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的演講,我想談談其中的一個感悟:
張小龍原話:
初心,是用熟了的詞,我換一種說話,叫“原動力”。
原動力其實應該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認知和期望,它很強大,以至于可以堅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難去達到它。
那么微信的原動力,可以總結為兩點。
第一,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
人們會以為很多東西是正常的,比如開屏廣告是正常的、系統推送的營銷信息是正常的,誘導你去點擊一些鏈接是正常的,這樣壞的案例特別多。如果回到短信時代,每個人手機里面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還要多,可怕的不是垃圾信息更多,而是大家會認為這是正常的。
當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產品,你就不能接受一個很爛的功能被加在用戶的身上。
所以微信一直堅持底線,我們要做一個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戶看來,這個工具就像他的一個老朋友。
個人引申思考:
“當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產品,你就不能接受一個很爛的功能被加在用戶的身上”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很好的詮釋稻盛和夫的“作為人,何為正確?”
當手機擁有垃圾短信,已經成為一種公眾的普遍意識的時候,張小龍不為利益的誘惑,能夠堅持本心,牢牢的把握住“什么是好的產品”這個初心,不為利益所動,我覺得就是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作為人,何為正確?我個人從這三方面進行理解。
一、什么是正確的事?
二、什么是正確的方式?
三、能不能貫徹到底,持之以恒?
一、什么是正確的事?判斷標準是什么?
1.1不做違反犯罪的事。
1.2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以上,一句話說,就是不影響社會,不損害他人。
二、什么是正確的方式。
做事的方式方法是光明正大的,不違背良知的。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化,所以萬事都沒有一個最好的做事方式,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精進,持續創新,做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三、能不能貫徹到底,持之以恒?
做正確的事,用正確的方法,事情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到,但隨著日積月累,我們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用正確的方法堅持到底呢?今天做對了,明天還能堅持嗎?這個月堅持了,下個月還在堅持嗎?下個月堅持了,下一年呢?
稻盛和夫在6項精進中提出要每天反省,我想我們可以用“作為人,何為正確?”作為準繩來反省我們自己:我們今天做的事,對嗎?這件事的處理方式,對嗎?還有更好的方式嗎?昨天做對的事,我們今天還在堅持嗎?通過每天反省的方式讓我們做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
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佛說: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一次的擦肩而過,我想,我上輩子一定是望斷了脖子才換來了一次在這里的相遇。感恩和你相遇,我是愛學習愛分享的婷子,邀請你一起來學習稻盛和夫的實學和哲學。如果你有興趣,請在下方評論留言,我會及時聯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