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高考,這兩日陸續看到一些考生自殺的新聞。
其實我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都感覺很沉重。
在這里我并不想對那些高考不理想的人說什么自愛自強來日方長的勵志雞血,有什么用?既然已經坐上過高考的考場,這些道理他們不懂嗎?所以在這里我只想對大部分的家長們說一句:求求你們了,放過你們的孩子吧。
夸我一次吧,媽媽
我們大多數的孩子從小總是活在“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陰影里,好像全世界的小孩都比自己強,在對比中自己在家長的嘴里永遠都是那么的一無是處。
湖南衛視名叫《少年說》的一檔節目,大家都在視頻中這個媽媽過于強硬,當女兒鼓起勇氣對媽媽訴說,想要得到的只是媽媽的肯定和一句夸獎而已,而結果景頤卻只能抹著淚跑下臺。
我想大多數的父母看到這里的時候覺得這個媽媽說的做的并沒有什么錯啊,只是客觀地為女兒指出不足罷了。可是媽媽們,你們知道嗎?我初來這個世界乍到,或許可以用全部的力氣與世界對抗,只是為了想在你身邊柔軟,因為我認為你所賜予我的溫柔就是我下次去與世界對抗的勇氣啊,而你偏偏要豎起那么長的刺來扎我,我還能在哪里得到一些溫暖的撫慰呢。
我懂你的恨鐵不成鋼,明白你想讓我變得更優秀是希望我做一個對自己有用的人,是希望你不在我身邊的日子可以用你教我的一切生活的更好。但是“優秀”這個會用來定義人的形容詞它真的沒有邊界啊,所以我接受了你不是最好的母親,你可不可以也接受我這個不是那么優秀的孩子。
媽媽,其實我真的一直都很努力,我也是真的很愛你,你可不可以夸我一句。
考一百分真的不是特別重要的事
我的弟弟今年上四年級,媽媽每次和我通電話都會抱怨弟弟的成績。
“這次題目很簡單,好些同學都是一百分,他才九十三分。”
“他的數學才考了八十二分。”
“期中考試排名竟然降到二十三了。”
......
我總是會給媽媽說其實考的差不多就可以了,考試是不是一百分排名是不是前十名,這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尤其在十一歲這樣正是貪玩的年紀里更是,我反倒希望弟弟去踢足球,學習打籃球,每天可以看兩集《七龍珠》,周末的時候和三五伙伴“打槍戰”。
可是實際上他每天五點五十分起床,6點放學回家,吃過飯就開始寫作業,要不停歇的寫到十點,哪里還有玩耍的時間,而好不容易盼來的假期也要被補習班填滿,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日子過的和一個臨考的高中生不相上下,可想他的壓力。
但我知道這并非我媽媽一人的“專橫”。前幾日得知弟弟被老師揍了,起先我原以為是弟弟頑皮,犯了錯誤,老師小小懲戒罷了,結果弟弟在視頻中伸出的小手明顯發腫,小臂上也有大片淤青,連吃飯都是媽媽在一旁喂他。我問弟弟是不是闖了什么大禍惹老師生氣,可得到的回答僅僅是因為作業錯了一道題的時候,我真恨不得揪光這個女老師的頭發。
學習固然重要,但我還是希望弟弟的童年是快樂、有意義且具有創造性的,并非只是懂得埋頭苦讀。
我也不敢妄談什么教育問題,我從一個不入流的大學畢業到如今工作半年,我已明白好好讀書的重要性,但是對小學生,家長與老師便施以如此壓力,長此以往難免不能保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
哪怕“一考定終身”的說法早已遭到人們的詬病,但“唯分數論”在大部分國人心中確是根深蒂固,加上國情如此,導致我們無法改變這個大環境,可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請給您的孩子一些喘息的余地吧,請給您的孩子一些生活的樂趣和小確幸。生而為人,無法體會其真正的樂趣,可不是白來一遭?
駱駝不是被一根稻草壓死的,一個人自殺也絕非心血來潮啊。
孩子借你而來,并非因你而來
大多數父母心中總是認為孩子是我她生的,她有責任竭盡全力去為孩子一生中所遇到的困難未雨綢繆,孩子更是有義務完成“光宗耀祖”的任務,這樣的父母根本上是在掌控孩子,并非教育孩子。
羅振宇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談過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普遍認為比較深刻和有意義:
羅老師在《科學家長觀》節目中提出了兩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惡劣定義:
孩子是父母的人質:當夫妻之間關系不夠穩固,對這段婚姻生活不夠自信的時候,就想到要生個孩子來維持和完善。這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惡劣的關系定義。
孩子是父母的制造物: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需要去將他培養成才這樣的觀念其實大部分都來源于父母自己是工廠,孩子是產出的產品,是自己的制造物,自己終身都需要對他負全責。
最后羅老師還舉出了父母和孩子的真正關系:
父母是門把,是門窗,是墻壁:這個作用是不單單為他遮風擋雨,更是要做他與壞習慣之間的堤壩。這里羅老師提出一個概念是“不含敵意的鑒定”,我想到這么多年我的父母在我身上,其實就沒有很好的做到這一點。但是當孩子犯錯后,如何表現才稱得上“不含敵意的鑒定"呢?羅老師說到父母需要孩子知道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負責。在這點上,我認為許多父母確實要認真思考一下。
父母是教練:就好比運動員和教練的關系,幫助你制定一個恰當的目標,然后為你提供必要的幫助。中國的孩子在很長一段時候內與父母都是一個博弈的關系,從內心他不認為父母是與自己在統一戰線的。不妨想想合唱團和領唱與指揮之間的關系,父母要做的并非是指揮,而是領唱,最重要要的是將演出演好,這是你們共同的目標。
父母是孩子的是示范: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和傳承特別重要,羅老師舉了個例子說到宗教傳播的時候橫向傳播比較困難,但縱向傳播就比較容易,這就是示范的力量。所以教育重要的培育自己,而一門心思培育孩子。
孩子只能是父母生命延續的載體,除此之外,他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格。
畢竟山高水也長?
最后,我還是想給那些迷失的人說一句:注視著,然后經歷過去。
我也曾經經歷過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一度在其中迷失了自己,甚至也想過一死了之,所以我懂得在這樣的日子里旁人說再多都無濟于事,所謂的感同身受也只是冰山一角罷了。那么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不,當你覺得什么都做不了的時候,你還能做的就是注視著,然后經歷過去。
“也許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重,是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