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讀民國,總喜歡給那個年代添置幾分傳奇與夢幻。
大抵生于亂世,才子佳人的故事總為人津津樂道。況且,即使每段故事有意美化,流傳下來的不朽著作卻是真。
讀文學碩士張其姝的隨筆集《心若淡定,便是優雅》是一種享受。
她用清麗淡雅的文字為讀者講述了生于民國時期的26位奇女子的絢爛花事。
再傳奇的女性,大概都逃不過一個“情”字。
對這些民國女子的情史窺探一二,我們現代女性,倒可以從這些女子身上,學習一點戀愛經驗和婚姻相處之道。
提到美而慧的民國女子,說的最多的就是林徽因、陸小曼、蕭紅、張愛玲等人,大概是世人講得太多,看完此書,我倒想講講另外兩人:瓊瑤和蔣英。
瓊瑤:愛是義無反顧,也是一蔬一飯
?
高三時學業壓力繁重,對未來的美好幻想成了疲憊之余的精神慰藉。
有次和閨蜜在飯桌上吃飯,她問我:“以后,你想要什么樣的愛情啊?”
那時我說:“我想要的愛情,應該是轟轟烈烈、天崩地裂、你死我活式的。”
閨蜜驚呆了,她沒想到看似柔弱的我,居然有這樣的愛情觀。
現在想來,其實那番話,是我脫口而出、不經大腦思考的產物罷了。
小時候中瓊瑤電視劇的毒太深了!《還珠格格》里“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的旋律尤在耳,一轉眼又被《情深深雨濛濛》中“情在回腸蕩氣中”感動得一塌糊涂。
就在我還沒有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階段,瓊瑤阿姨就已經用她筆下的烏托邦,為我們這些懷春少女,搭建了一座美輪美奐的水晶城堡,每個少女,都可以做故事里的公主,為愛奮不顧身。
只是美夢,終有醒來的一天。
世俗的瑣碎,逐漸磨平我們尖銳的棱角,我們漸漸學會妥協、學會包容,包括感情。
?
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瓊瑤的三段愛情經歷,一點都不遜于她筆下蕩氣回腸的故事,難怪她會說:“我這一生已經把人家幾輩子都過過了,我的生活、愛情及婚姻上遭遇了這么多,我才有這么多可寫。”
印象最深的是瓊瑤的初戀。高中時,瓊瑤和她的語文老師產生了感情。這段相差二十歲的“不倫之戀”,維持了一年,很快被人揭發,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年輕時的瓊瑤有過反抗,她甚至選擇了自殺,幸被母親及時發現。事后,那位語文老師被學校解聘。
瓊瑤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這段感情,她把她所有的念想與回憶都傾注到書中,也誕生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
人們說起初戀,總帶著甜蜜的酸楚,大概愛過、痛過之后,生活依然要繼續。
只是多年后,瓊瑤去尋找她初戀的語文老師,看到他佝僂著背,一個人在宿舍樓外蹣跚而去,不禁濕了眼眶。
那位語文老師終身未娶。
?
情感會被歲月釀成酒,讓我們在余生回味時微醺。
瓊瑤后來的兩段婚姻各有各的幸福和不幸,只是讀來,再也找不到當初初戀時的悸動與純粹了。
當愛情變成婚姻,洗去光環褪去幻想,它是朝夕相對的平凡,是一蔬一飯的現實。
對女人而言,其實人生經歷越簡單越幸福,畢竟,所有的蕩氣回腸也是為了最美的平凡。
蔣英:愛是相伴相隨,也是包容欣賞
有句俗語叫:“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現在我要為這句話正名:“夫妻應是同林鳥,燕燕于飛永相隨。”
喜歡蔣英和錢學森的愛情故事,門當戶對,兩情相悅,患難與共。
他們倆的愛情,拍成電視劇也一定很精彩!
錢家與蔣家關系親近,錢學森和蔣英也算青梅竹馬,不過在蔣英兒時的記憶里,這個大她八歲的哥哥并不討她歡心。
十二年后,錢學森打算出國留學,蔣英前來踐行,曾經的歡喜冤家現在以干兄妹著稱,分別時蔣英送給錢學森一本唐詩,錢學森把它當作珍貴的禮物帶回美國。
再次相見,錢學森已經是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教授了,和所有大齡男青年一樣,面臨父親的逼婚。
錢學森年輕有為,家世出眾,很多父母都想把女兒介紹給他認識。大家知道錢家與蔣家私交甚好,托錢學森的干妹妹蔣英從中牽線搭橋。
蔣英熱情地安排了一場相親會,飯桌上,那位富家女表達了對錢學森的喜愛之情,錢學森卻拒絕了,因為他的目光始終流連在蔣英身上……
二十八歲的蔣英嫁給了錢學森,此后風雨相隨六十年……
錢學森由于做科研任務,常常幾個月不回家,剛開始蔣英也會不理解,到后來,看到“東風一號”導彈在中國西北發射成功,她才松了一口氣,她知道,這肯定是錢學森的功勞。
沒有錢學森陪伴的日子,蔣英學會了習慣,她說:不要干擾他,他搞他的工程,我搞我的音樂。愛需要相互的包容和體諒。
就像書中所說:愛是錦上添花的歡喜,更是雪中送炭的真心,愛一個人是連他的苦難也要包容。
好書需靜品,《心若淡定,便是優雅》適合每個上進要好的姑娘去品讀。
最后,以書中的話作結,獻給每位都有成為女神潛質的女孩——
三等美女,是外表美;
二等美女,是氣質美;
一等美女,是心態美。
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淡定的女子,不傾城不傾國,明媚從容,以優雅的姿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