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歌是一只清遠的笛,總是在月明的時候響起。夢里,遠離他鄉(xiāng)的你和我,是經(jīng)常能聽見這樣的歌吹的。
最喜歡這樣一首詩:墻上藤蔓,年方二八,一副小家碧玉的素凈。根,深扎泥土,長成了翠綠的超短裙,清風撫弄,掀起了一池柔弱的目光。一副火紅的春聯(lián)寫滿憧憬,兩房勤勞的蜜蜂飛出甜蜜。桃李院內(nèi),寫意春色江南;家禽五六,走出豐盈農(nóng)家……
一方石桌,幾尊石凳。來一壺谷酒,放幾碟菜蔬,邀來樹梢的明月,醉了朦朦朧朧的螢火飛蟲,醉了時起時伏的田間鳴蛙,我深深地迷戀你,我故鄉(xiāng)的小院,有星星為證,有夜空的春風為證,有地上的青石為證。
最喜歡這樣一幅畫:村邊桃李歇了芬芳,山間杜鵑還在醞釀著花事,油菜花正一步一步走出料峭的春寒。一場又一場的春雨終于停了,從山間地頭氤氳的霧靄中,你有幸 窺見一襲襲少女 美麗的 鵝黃,可太陽他是一位大膽的騷情客,撩妹的手法獨到——只見他脫下臃腫的冬衣,伸出熱情的雙臂,一腳踢翻油彩桶,任由黃燦燦的色彩在屋后溪邊田間地頭盡情的潑灑,任由幸福的花兒在春風中情緒亢奮高昂。
小時候,寫過一篇《追蝴蝶》的作文:“星期天,陽光明媚,我和小伙伴在油菜花中捉蝴蝶,跑呀跑呀,就是追不上,除非我們的腳步比風還快!我們的臉上眉毛上都沾滿油菜花,蝴蝶沒有追上,有時,cu不及防地,反而被蝴蝶吻了一下臉,癢癢的,再看那只不知廉恥的蝶兒,她也害羞地飛走了……”我還記得,教我語文的是位上海下放知青,他說文中兩個詞描寫細膩,當時,是歪打正著,至今我才大概的明白一二。
最喜歡這樣的意境:落日黃昏,一位歸來的游子,步履匆忙。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他敞開胸懷,接納夾道歡迎的山風,風中帶來燃燒油菜稈的味道,帶來童年的味道,帶來故鄉(xiāng)泥土的醇厚,此處情真,怎能不讓人意迷?瞧,那晚風中的炊煙,怎么看都是一幅懸腕揮就的狂草,煙云亂舞,該虛的地方虛,該實的地方實,活脫脫的一字天書!
炊煙是鄉(xiāng)村的靈魂,有了炊煙,鄉(xiāng)村才最溫情,恬靜。可《桃花源記》中就缺少炊煙的描寫,你想,沒有炊煙的世外桃源是何等的寂寞!炊煙是一位溫情賢淑的女子,她的前生是燦爛的花朵,是碧綠鮮活的生命,枯萎風干未必就是死亡,經(jīng)過一場涅槃的烈火,她,才更顯得空靈飄逸。炊煙,她縷縷情絲縹緲,有了炊煙的撫襯,山高水長路才遠,人世間才長出一方壯麗的風景。
小時候,最喜歡跟在父親身邊,看父親壘灶臺。我父親無師自通,有好幾門吃飯的手藝,最拿手的是壘灶臺。父親做手藝,整個魂都在他手上,父親先因地制宜確定灶臺的位置,他只要一袋煙功夫,灶臺就在亂磚亂石間具體而微了,什么地方放大鍋,什么地方放砂鍋,父親都胸有成竹。他壘的灶,很省柴火,這讓那些科班出身的手藝人不得不佩服。完工后,父親總是背著手,在作品前后走動,發(fā)現(xiàn)一處不對勁,第二天無論怎樣忙,也會來修改。
父親,在村里做工,幾乎不拿工錢,鄉(xiāng)親們會辦好一桌酒席招待他。我父親性格溫和,我從未看見過他與誰紅過面。鄉(xiāng)下的漢子生性粗魯,罵人時總先有一句“×你娘”,那種火藥味,就像時下美國人“今晚要開戰(zhàn)”那樣濃烈。我父親生氣時,他也會罵人,但那個×字,在父親的嘴里說得輕而又輕,輕得最后變了調(diào),卻成了一個表意不明的“促”字,一根堅硬的長茅伸到你面前,卻變成了一棵婉約的小草。因而,在村里,我父親得了一個雅號——無論大人還是小孩,背地里都管我父親叫“促”。
最喜愛這樣一出風景:春夏之交,我家菜園里的小黃花次第開放,引來無數(shù)的蜂蝶。黃瓜、絲瓜是搭在架子上的,黃瓜扁扁的綠葉在風中婆娑,那些小黃花長在綠葉間,妖嬈地笑。絲瓜極通人性,她懂得農(nóng)家的辛勞,只要一根細繩牽引,她會把絲瓜結(jié)到你家廚房屋檐下。父親在屋后頗費周章地搭建一間廁所,南瓜就載在廁所后面,夏天到了,南瓜的藤蔓很殷勤地把整個廁所覆蓋得嚴實。南瓜的藤蔓又粗又長,像卯著勁趕路的漢子,突然間,在某個細節(jié)處花開一朵,黃得很濃,是化不開的情。
父親是種菜的高手,他種菜從不噴灑農(nóng)藥,他是菜蟲的“天敵”。他只要看見青菜葉子上留有什么樣的 蟲蟲糞便,就知道蟲子躲藏的地方,就算菜蟲深藏到菜地里,他拿起一枝小木棒,隨手一挑,一只又肥又大的 菜蟲就落到父親的掌心。我也種過大蒜,待父親把菜畦整得平整后,我在菜畦上 撒好稻桿灰,我學(xué)著父親 下西瓜籽的 樣子,大蒜尖尖的一頭朝下,壯實的一端就朝上,過了十來天,父親 看不見蒜苗長出來,他 扒開泥土一看,蒜苗是長出來了,就是它們曲卷著身子,朝黑暗的泥土中生長,載反了!!看見 地里蒜苗 委屈的樣子,父親忍俊不禁 。
讓人忘不了的是故鄉(xiāng)的那口井:那口古井離我家不遠,原來是用青石板砌成,四周有U型的水槽,后來村里用水人增多,就在井圈周圍又砌了一層水泥。
清晨或黃昏,挑水的人很多,你會看見水里青絲草翻滾,那就是泉水不斷地向上涌出。水井壁上的石磚布滿青苔,石磚上生長著何首烏、金銀花等植物。井水冬暖夏涼,寒歲,水井從井口涌出縷縷水氣,要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挑水,你會看見天上一個月亮,圓圓的井中也有一個月亮。
挑水的路上免不了潑水漏水,于是,路邊上的小草小花就肆意生長著,特別是秋天,兩行野菊花在陽光下特別明艷,我常想,怕是古代哪位才子路過此地,留下了兩個醒目的駢句。我家也打了口井,不過那井水只是平時洗菜洗衣服用,做飯燒菜,我的父母喜歡挑井水。每次回家看望父母,不記得為父母挑幾擔水,我只知道匆匆忙忙往回趕,那圈在父母眼里的淚水,難道只是對兒子的不舍與眷戀?
如今的故鄉(xiāng),搞起了新農(nóng)村建設(shè),整個村莊都搬遷到離公路不遠的地方,家家戶戶都是清一色的三層樓房,故鄉(xiāng)的老村,像被叛軍攻陷的都城長安,到處雜草叢生,靜靜躺在歲月深處。
新居的村口,立起來一塊金碧輝煌的牌坊,我有一副對聯(lián)榮幸地刻在上面:花開陌上江南詞韻三春雨,水映芝蘭福地丹青一墨香。我只愿故鄉(xiāng)的山形水勝如詩如畫,家家戶戶不失墨香。新居對于我,無所謂喜,也不所謂悲,我心中的故園永遠根植在故居,因為,在最美的時候,我遇見了最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