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今天聽了一節父母沙龍課,即使是同一個老師講同一個內容,不同時段聽都有不同時段的感受,這段時間又全職在家,幾乎不外出,喜歡這樣的氛圍帶給人的新鮮活力,感受同頻的正能量,似乎久違了的,人適時要充電學習,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父母的學習高度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帶娃的路就是我們成長的路。
? ? ? ? ?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爸爸媽媽的愛,給孩子最好的家是爸爸愛媽媽
? ? ? ? ? 老師講到一個家庭夫妻恩愛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孩兒爸長期不在家,有時候我們在電話里聊天意見有不統一的時候會吵兩句嘴,有一回閨女也在旁邊,當時我覺得沒什么,過了好久,她跟我說“我又害怕你倆吵架,又怕你掉眼淚”我突然意識到我的行為對她有多么大的影響,我笑著跟她說“老爸老媽以后不吵架了,好多問題是爸爸媽媽缺乏溝通,會導致我們陷入吵架的困境”,我把溝通給她用大白話解釋了一遍,她好像明白了,以后切記,在孩子面前,不要去大吵大鬧,一個家里面,夫妻關系很重要,夫妻關系經營好了,才是對親子關系的促進!給孩子買再多的玩具,再多的衣服,都不如給孩子更好的愛,父母學會愛自己,愛對方,身教勝于言傳,孩子在愛的家庭里成長,長大后的他也是充滿愛的。
? ? ? ? ? 父母放下惱人的手機,做出高質量有效的陪伴
? ? ? ? ? 現在的孩子大都沉迷于手機網絡游戲,這是通病,是父母的通病,網絡世界虛擬幻化,這里沒有父母的催促,父母的嘮叨,父母的抱怨,孩子們通過游戲打怪升級,找到殘留的一絲成就感,似乎手機成了孩子們的一種寄托,要知道寄托的背后是孤獨,潛意識告訴我們,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課程快結束的時候,老師放了一段視頻,對我的觸動很深,“如果一周不陪夠孩子12小時,就取消爸爸的稱號,你支不支持?”視頻里的爸爸會說“那就叫爹地和父親都可以啊”大家都笑了,當然這只是個玩笑,第二個父親苦笑說“那我做不到就要下崗了”第三個父親斬釘截鐵的說“我同意,我做到,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啊”,不同的父親不同的回答,我覺得孩子的回答才是最暖心的“爸爸每天都打游戲,打的眼睛都壞掉了,我想要我的好爸爸陪我”“爸爸很愛我,我想讓他陪我玩一天”“有一點不同意,因為爸爸是我的爸爸,我想讓爸爸陪我”聽著孩子的稚嫩的聲音,我掉眼淚了,孩子的人生不能回看的,老師說到,能從頭到尾看我們孩子人生的唯一觀眾是誰,是父母,為什么總讓別人理解你做不到,你就不能做到一次嗎?孩子都想要一個掛名的爸爸,都不想沒爸爸陪伴,為什么就不能稍微努力一點點,讓她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爸爸陪他!孩兒爸陪孩兒的時間很少,或許現在時間不允許,在后來,我希望也相信孩爸會做到對倆娃的陪伴,請放下手機,“忙里偷閑”,一周或許不止12個小時的有效陪伴!
? ? ? ?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我不會錯過你的后半生,請你也不要錯過我的前半生,我們有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