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016年夏,北京。手機上一個寫作群的鏈接彈出來,讓我心有所動。寫字,我也喜歡呢。公交車穿過熙熙攘攘的路口,我隨手將這個信息存下來。
再回到加拿大,已是金燦燦的秋。一個風輕云淡的清晨,我點開那個信息,當天是報名最后一天,截止時間還有幾分鐘。我現從哥哥那兒要了一個紅包,支付了99元入群費,在最后一秒加入寫作群。
我在紙上用陌生的筆力和發澀的中文寫下第一篇作業:我和好報有個約會。這次拾筆,距離我過去認真寫字已有十多年了。
現在,距離我寫下的那一行字,我斷斷續續寫了一年,18萬字,多乎哉,不多也。但這些文字,足以安慰我這一年的寂寞風塵。
我在簡書也有了一個長長的目錄,也有了一些洋洋灑灑的文字。我的寫作不再是零,做到了無中生有,有了可以翻閱的記錄,有了可以回顧的憑證。
也是對小時候寫作夢想的重溫。
人生轉了一大圈,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是文字。
人生如此荒誕。而文字竟有如此魅力。
2、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不知覺,就走到天涯里來了。雖沒有滄桑讓我歷盡,但歲月卻讓我對過去心生蒼涼。遠離了康莊大道,人生之路越走越偏僻,越來越寂寞。
熱鬧不是我喜歡的,所以我心甘情愿享受這寂寞。拾起筆,在搭樓,一級一級,很笨很慢,但終于能從平庸的生活中爬高一點兒,看看遠處的風景,望望天涯路。
一個月后,寫作群結束了。我知道我可以寫下去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在外力帶動下的我現在有了內驅,只要我愿意。
我愿意。
于是打開回憶,寫下這些文字,關于過去,關于那些人和事。寫得不困難,但卻有些累。
生活中有很多雜事要應對。我努力給自己留出完整的時間,保持平靜的心情和清晰的頭腦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下去。那時候,寫字算是生活中一件有意義的事吧。日常生活的瑣碎有時淹沒我,但寫字讓我感覺得到自己的呼吸,感到體內的血液還在流動。
寫得多了,筆端流暢了,也越寫越興奮。有一段時間,連續寫了幾篇幾千字的文,動用腦力過多,大腦竟開始興奮,處于“激發態”安靜不下來。再咬文嚼字改到晚上,睡覺時竟毫無困意。只好在黑暗中胡思亂想,無奈捱到天亮。
才發現,寫作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用心思,要動腦筋,要在電腦屏幕前曝光幾個小時,要一動不動坐上一天,頭昏眼花腰酸背痛不說,更可怕的,是失眠。
我發現了一個真理:寫字需要好身體。我的體格風一吹就跑了,還神經衰弱,這樣寫下去,即便喜歡,又能堅持幾天?
想起了村上春樹。因為專職寫作,他發現每天消耗高強度的腦力。為維持體力,村上春樹選擇跑步作終生愛好。
我也開始了跑步。從三十分鐘到四十分鐘,從五十分鐘到一小時。
3、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寫的過程中,我以為寫作不適合我,或者說我不適合寫作。總之,寫字這事,我覺得可能要放下了。我沒有體力沒有能力沒有水平,寫作那么美好,可寫作之難也讓我畏懼,我沒有信心寫下去。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我寫東西比以前快了,想法更容易落實到文字上了,表達也順暢了。翻看以前寫的東西,我看到的是含混晦澀。現在,我對文字的應用熟練了一些,我寫字的能力有所增強。
我的失眠困擾,后來也擺脫了。剛開始一連幾天睡不好覺,興奮焦慮到心力交瘁,后來腦袋里那根緊繃的弦終于慢慢松弛下來,大腦的興奮閾值好像也因此調高了,生物鐘又回到原來的節奏,我終于可以正常睡覺了。
好比腦袋里著了一把火,一只鳳凰從火中活著飛出。這是我寫字的第一個涅磐。
我的粉絲沒有增加多少,我的閱讀量比以前好點兒不多。但文字,文字本身給了我回報。
寫字,就像撒網捕魚一樣,網中什么都可能有,得選擇撿什么來寫,拿什么給人看。寫字也要有點兒操守。我提醒自己,盡量做到:
1)保證文字的客觀
可以表達自己的是非觀點,喜好憎惡,議論反駁就事論事,不人身攻擊,不打擊報復。
2)避免自我吹噓
不要拘泥小我,不要過于自我,避免在文字中自我吹噓,用客觀的角度去還原描述。
3)不要讓心情影響文字
不要讓外界影響寫字的心情,對心情的干預盡量調整到最小。冷靜下來再寫字,避免情緒激動,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文字中,體現在語氣里。文字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