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玫靠在墻角,淚水倏倏直下。顫抖從嘴角延至全臉,并迅速擴散到肩頭。
“我要離婚。”她好不容易哭到沒了氣力,喃喃地吐出這句話。
瞬間,一萬個值得離婚的理由竄進了她的腦海:
多少次,她興沖沖地與他分享見聞到的有趣故事,他眼神渺茫無動于衷;
多少次,她遇到困難向他求助,首先得到的不是理解和安慰,而是抱怨和謾罵;
多少次,她因為孩子生病、教育、陪伴等問題同他商討,結局卻總是成為了她一個人的獨角戲;
多少次,因為婆媳矛盾,他要么站在婆婆的立場一起說她,要么避而不聞,讓其二人自行解決;
多少次,她覺得婚姻里是自己一個人在苦撐,而他卻覺得一切事情不過是因為她矯情……
當愛失去了回應,當需求不被理解,當付出變得理所應當,當成長只是一個人的事,婚姻便成為了一具空殼。而這樣的空殼,讓雙方壓抑,更讓走在前面的人窒息。
-2 ?-
近日,看到來自民政局官網的一組數據:
2017年上半年,全國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558萬對夫婦,比去年下降7.5%;依法辦理離婚登記185.6萬對,比去年同期上升10.3%.
隨著離婚率的直線攀升,越來越多人恐懼婚姻,也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婚姻。
婚姻到底是不是必需品?婚姻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婚姻那么難以維持?
更有甚者,提議把“深挖二婚市場,做好二婚服務”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從“中國法院網”關于“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離婚糾紛”的信息中,我們得知:全國離婚糾紛案件中,婚后1年至5年為婚姻破裂的高發期;有45.9%的夫妻因感情不合向法院申請解除婚姻關系,占據離婚原因榜首。
但為何婚姻破裂高發期是在1至5年?夫妻感情不合又是因為什么?
-3 ?-
我們身邊都會有不少這樣的案例:
大學畢業后,“結婚”被父母提上日程,整天念叨。但凡見面,一定要圍繞這個話題進行無硝煙的戰爭。你若不從,就被貼上“失敗”、“不孝”的標簽。
然而,什么是婚姻?婚姻真的只是為了找一個人過日子嗎?婚姻中大概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應該如何選擇正確的人,如何運用智慧去經營?父母并沒有告知你。
小玫的母親當年對她說,人生很短,要趕緊找個對你好的人照顧你。
于是小玫就在一堆人中挑了一個“對她最好”的男生。卻不料婚前期待的被照顧,最后演變為“照顧他”。
其實,想步入婚姻,最不靠譜的就是婚前“對你好”這個因素。婚前不涉及落地實事真刀真槍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喜歡你自然會對你好,這是一件非常簡單就可以做到的事。
而到了婚姻中,一日三餐、柴米油鹽、交通、買房、貸款、物業費水電費、停車位、對待雙方家長禮儀、風俗習慣、健康狀況、消費觀念、吃飯口味、穿衣風格、娛樂愛好、睡覺習慣、家務分配、個人空間安排、事業發展、孩子誰帶、如何養育、婆媳關系、老人贍養……
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全方位來襲,你的那個他/她是否可以與你達成共識、相互尊重、一同攜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沒有誰更高誰更低,只有彼此理解相互交融。有這樣的基礎,琴瑟和鳴,舉案齊眉,心靈共振也就更容易水到渠成了。
然而,未婚男女總是天真,要么抱著對純粹愛情的幻想,要么聽從父母關于對方職業、存款、房子、車子等硬性條件的考量,還沒拎清楚重點便一頭栽進了婚姻。
-4 ?-
前段時間,有篇關于“三觀不合的人不能嫁”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男男女女,似乎感覺一言擊中內心,已婚中不幸福的人瞬間就聯想到與另一半三觀不合;而未婚的則似乎得到了“秘籍寶典”必須加以珍藏和研讀。
三觀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你看世界是什么樣的,你希望在這個世界上得到些什么,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何種方式體現?放到婚姻的實事中,見微知著,于是有了各種不合的矛盾。
最可怕的其實不是三觀不合,而是其中一方發現了問題,另一方卻自在從容,即便被指出來了依舊渾然不覺,不以為然地原地踏步,不為所動,不求成長。日漸衰老的身體,裝著千年如一的智商和情商。
此時的另一方覺得心累,著急的時候會抓狂,如果用盡了各種方法措施都不能讓對方醒悟長大承擔共有責任的話,分分鐘心灰意冷,走向離散。
然而,就如我們不必過分迷信原生家庭一樣,很多事情其實并非不可改變。因為我們終要成長,長大到肩負起該承擔的責任,從小我出發,站在整體的位置上,去協調,去求同存異。
-5 ?-
可是,對于很多人來說,“長大”成了一個極具艱難的詞匯。
婚前聽從父母,婚后鴕鳥戰術。他們或許知道,生活賞賜的巴掌,從來都是對從前偷懶的懲罰。只是太痛了,便不愿去面對。
很多人心里都只是一個小男孩(小女孩),在那個世界里,你只要足夠可愛、乖巧、聰明、聽話,就會擁有很多的愛和寬容。沒錯,這是有條件的愛。
在這份愛和寬容里,你可以撒嬌、可以發泄情緒,可以哭可以鬧可以耍無賴。然而,正因為這是一份有條件的愛,所以你要讓自己很辛苦地投其所好。
漸漸地,你會發現很多情緒并沒有正確地表達出來,壓抑住的那部分,便會在成人之后時不時竄出來發作,折磨他人,也折磨自己。
一言不合就感覺他人在針對我;你不按我說的做就是看不上我;你不妥協就是不尊重我……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渴望愛,渴望肯定,渴望尊重,然而不懂恰如其分地表達,于是就成了情緒集中營——用自私來保護自己,你滿足我才是愛我。
-6 ?-
婚后1年到5年里,正是剛剛踏入婚姻、成為新手父母的時間段,迎面來的許多問題瞬間將你砸暈。也許你還沒回過神來,其他問題接踵而至。
在凌亂中,你什么都無法確定,唯一能確定的就是自己的感受——沮喪、委屈、失落、抑郁……
有的人可以迎頭直面,短時間內成熟起來,有的人卻可能一蹶不振,或尋找其他方式寄托,游離于問題之外。
一個家庭里,必須要有一個人承擔起這一切,否則頃刻瓦解,或者雙方父母幫忙承擔,但為時不會太長。大多數情況下而言,在有孩子之前,更快承擔起這一切的是男人;而有了孩子后便是充滿母性的女人。
這并無爭議,也無可厚非。誰先誰后并無太大關系。關鍵在于,位于后者一定要盡快趕上。否則很有可能等你長大,ta早已離開。
不承擔責任、帶著孩子玩游戲還出軌的赫子銘,可能離了婚也依然無法理解,為什么婚姻里明明何潔脾氣不好,可是群眾無一例外地要罵他渣男。
說起來,長大也并不難。無非就是認識到家庭是雙方的,誰都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于前面提到的婚姻里的種種問題,正面迎接,沒有抱怨,沒有責怪。多體察他人的心情,感恩對方的付出。
是的,沒有任何東西理所應當,也沒有任何感情天生合拍。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