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原文]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本章講述取舍有度適可而止方為正“道”。虛名與生命哪樣更親?生命與利益哪樣貴重?貪得名利與放棄生命哪樣是病態?過于愛惜虛名必定大費其神。過于收斂財物必定大傷其身。知道滿足便不會受辱,適可而止便不會遭殃,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在上一章講到束縛制約自我,這一章是另一種制約“欲望和索取”。虛名、利益與生命比起來很輕,但是如果無法控制自我內心中膨脹的變化,無法抑制淡定的對待這些需求,是很悲哀的事情。維系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會勞心費神,其結果就是自傷元氣。面對名利自我心態的變化,自我欲望的膨脹,很難用平靜的心態去應對。世上最難的事情莫過于“放棄”,即使放棄但是內心的變化也會在很長的時間里折磨自己。淡定的看待塵世的名利是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面對財富的時候,很多人為了財富不惜以身體和健康為代價,拼命的掙錢,往往是前半生掙錢后半生治病。這樣財富再多也不過是過路財神,自我能夠真正掌控的又有多少呢?能夠用來享用的又有多少呢?在生命面前金錢又能算什么呢?面對財富取舍有度就很重要了,凡是都應該適可而止。能夠知足不會受辱,被人看輕,滿足是自我內心的一種淡然。淡定的面對財富,不對名利產生過度的遐想和期許是對自我認知的一種肯定。貪婪必遭禍端,索取無度將會受到周圍人的嫉恨,貪婪無度也會把事情做到極致、太過,凡事做到這樣那么事情就會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必將受到應有的報應。知足、適可而止方得長久。
生活中人們對自我的價值和能力很難把握。尤其是在和周圍的某某進行比較的時候,很難控制自我對財富和名聲的欲望。這種需求造成自我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不擇手段,甚至是不惜傷害自我的身體,甚至是生命。不爭、知足、行止有度這些都成了阻礙自我獲取名利的絆腳石。悟“道”、參禪是對自我劣根和習性剔除,是對自我修養提升和索取的淡然。能否看清名利財富的虛假和各種禍端的起因很重要。釋然對名利財富的追逐,不僅是減少了自我無度的索取,更是在內心中放棄了很多欲望的迷障。生活中自我的煩惱往往起于財富的追逐,在錙銖必較、斤斤計較中徒然的自尋煩惱。降低物質和名利的追逐無疑是解除了蒙蔽心神的障難,沒了煩惱自我的身心自會清爽,心神自得安然。
企業運營中是否取舍有度適可而止也是很重要的。利潤最大化造成的傷害,一是降低成本降低產品的質量,產品質量的降低傷害的是客戶和企業的信譽;二是超過承受能力的生產,產品過剩傷害市場,產品過剩傷害企業自身;三是惡意競爭,以自我的傷害傷害他人,最后兩敗俱傷。真正務實的企業是產品過硬不求過度的利潤,以求在未來的市場中做到長久。這本身是一種態度,一種對自我價值和取向的態度。達成共識就能把企業做久做強。
淡名利,輕財富,不傷神,不勞心,取舍適度方得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