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9
觀察對象:小班幼兒超超
超超早早的到校了,媽媽一個勁地跟他說:“快叫老師早呀!”超超沒有反應,低著頭繼續往前走。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說:“超超早上要跟老師怎么說呀?”他還是低著頭不看我,我跟他說:“那你就看一眼一一老師吧,”他還是不肯看我,也不用說老師早。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他在跟小朋友一起說話時聲音很響亮,可一到集體面前說話時,他就不敢大聲說,剛開始甚至還不敢上臺。
觀察時間:
在與超超的接觸中我還發現他的普通話語音非常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曲:“紅綠燈”。“哥哥走我也走,我和哥哥手拉手…….”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說:“你唱得真好聽,如果你把刀刀唱成哥哥肯定還要好聽。你說說看:“哥哥。”并教給他發“哥”的方法,舌頭縮起來,不要碰住。讓氣從嘴里發出來。孩子很樂意學,我讓他慢慢說。由于他一直習慣了說刀刀,所以一下子糾正有點難。小班的孩子有好模仿的特性,因此我說一遍,他也跟著說一遍。“你有姑姑嗎?”“有幾個姑姑?”我變著方法試著跟他談話,其實是想讓他練習發“哥”的發音。通過反復的練習,超超對哥的發音有了進步,有幾遍已經能發對了。
觀察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超超對g和d的發音區分的不是很好。超超普通話不正確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從小是由奶奶帶著的,所以平時普通話說得較少,而且家里也不重視對孩子的普通話教育,普通話的詞匯也不多,總是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說。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飯就說我要:“卡嘴巴”。這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詞。另一方面他比較害羞,說話時不敢看人家的眼睛,這樣他光靠耳朵聽而沒有看別人的嘴形發音。長此以往從而導致他發音的不正確。
措施:
1、家園共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普通話發展情況,讓家長平時也注意傾聽孩子的普通話,如有不正確的,及時給予糾正,并讓家長平時也能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與家園欄里共同宣傳有關普通話的知識。
2、給孩子提供在集體面前說話的機會
觀察超超的行為,每次讓他到上面來唱歌或念兒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么拉衣服,要么撥指甲。我沒有及時的批評他而是先告訴幼兒到上面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后再表演。于是我就選擇他感興趣的活動,他很喜歡唱歌,所以我就選擇他很喜歡唱的歌曲讓他到上面來唱,以減少他的窘迫感。這樣多叫他,他在集體面前說話更加自如了。早上不肯叫老師早,我一開始先應用小禮物來刺激他,這種方法雖然不是那么妥當,但對低齡兒童來說還是有一定效果的。當我在發小禮物時我就跟他說:“超超,如果你跟老師打招呼,那老師就把小禮物發給你,這招還蠻有用的。所以有時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禮物來刺激他,于是他就叫了。并在平時的教育時也引導孩子要主動跟別人打招呼,跟別人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別人,這樣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個別交談
超超平時來園較早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與孩子交談。在第二次的觀察中我就引導孩子如何來正確的發音,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發音。小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點讓孩子學說正確的發音,但過于反復的練習,又會使孩子的學習顯得過于枯燥,所以我及時的應用方法,通過相關這方面的談話活動來練習幼兒的發音。比如我在讓幼兒學念“哥”時就尋找與“哥”相應的字詞來讓幼兒練習。所以我就問幼兒有沒有姑姑這事。平時還可以利用給孩子穿脫衣服、放學后等一些時間與孩子個別談話。傾聽孩子的發音并及時地給予糾正,讓孩子的錯誤發音糾正在萌芽狀態。
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的普通話發音有了明顯的進步,在集體面前說話更加大膽了,現在他也能主動舉手了。早上來也能跟老師說老師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動說老師再見,但有時還會不肯說或者只跟一個老師說,不過比以前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