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到簡書不記得是哪年了,只是簡單的去看文字,看一些感興趣的不感興趣的,懂的想要懂得的和不懂的,有時間沒時間隨便看看,就能找到另一種見解。
然后有一天手機壞掉了,很多APP打不開,然后工作辭掉了,不再加班了,不再打游戲了,不再跟小伙伴們聊天聊地了,讀書也停了。
上次找工作面試時,面試官問到興趣愛好,我說自己待著看點兒東西,書也好文字也好,然后她的目光有那么一刻帶了點莫名的難以言明的笑意,瞬間就沒了再談下去的感覺。沒說我喜歡讀書,畢竟也不是文藝青年,還是喜歡隨意的去做些事情,無論是聽到的看到的身邊人或是陌生人,請把莫名其妙的變了的目光移遠點。
更多時候覺得自己還是有脾氣的,但是不會隨便發作,這叫什么呢?獨行者,不是說獨立,是感情上的獨行者,三分之一的執著,三分之一的懦弱,三分之一的優柔寡斷,再加一分的空白,面對生活,不斷地遇見一些人,也會不斷地和一些人說再見,從陌生到熟悉再到陌生,從臭味相投到分道揚鑣,從相見恨晚到不如不見,轉眼就這么多年??也不喜歡指手畫腳,想想缺點好像還蠻多,就是這么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在某個時間刷著微博知道了簡書。
不看不讀不體會不欣賞,做重要事的備忘做手帳做隨筆,總能記錄點什么,當你不愛說話不愛講與人聽又不能憋著難受的時候,當你突然那么愉悅有點奇思妙想或者抽風記下點什么的時候,我就喜歡亂寫,寫故事需要注意很多,也沒有那個文筆。比起電子版的記錄,還做了好多年的心理日記了,高中那會兒很喜歡拿出來給死黨一周看一次,她說當課外讀物,現在偶爾還會寫著,就是沒有一周一次的讀者了。寫完的東西自己不太喜歡回頭再讀,留著不會丟,初中開始存起來的小本互傳的小紙條已經整理了兩大盒,大的筆記本還是會收藏在一邊,回憶留在那兒,再去想到什么做什么,一生那么長也那么短,要做的事很多,如果記性差了還能回頭看看,原來以前的自己是這樣。
晚上看了一個同學的微信公眾號,他在自己寫文章,粉絲還蠻多,他的文字是小時候的生活寫照,真實樸素又有點兒沒見識,就是讀來很有讓人心酸的感覺,誰的小時候就那么有遠見呢,都是怎么玩怎么被環境改變生活改變生活習慣,反正我是沒有,無論記不記得起,他說不喜歡碼太多字,可每篇都恨不得往萬上碼。這個人說實話不太喜歡,但是文字和碼字的執著很喜歡。
如果我是一個有主見的人,我想把過去整理出來,每段時期都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曾經一段時間很喜歡聽別人的故事,然后記錄下來就是各種秘密,收藏著是自己的生活記錄,拿出來就是可恥的存在。可惜我不是,所以很懶的只做隨筆,開心不開心,就放下來吧。
不可見,不可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