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中文名字叫“無雙”,但片中的很多內容都是“鏡像”出現的。“畫家”有一真一假,畫也有真品贗品,美金也分真鈔假鈔,再還有真假阮文,甚至包括那個David死了以后女督察還腦補出來一位“替代品”。
影片中第一次出現“畫家”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就推斷郭富城是畫家本人。理由是片子一開始就展現李文的繪畫技巧,顯然他是個畫家,而一個假鈔團伙中是不需要兩個畫家的。不過影片中更多的是讓周潤發演繹畫家的形象,有點向早年港片致敬的意思。看完電影閉上眼想,你難免有一種錯覺,提到“畫家”這個人物第一聯想到的就是發哥。
名畫的贗品也是個有意思的討論。導演借“畫家”的嘴科普了裝裱技術中“一開三”的技巧。這樣開出來的三張,都是“真的”。那么后人模仿到極致的贗品為啥被視為假的呢?據說張大千也是從臨摹真跡開始的,而且也達到了以假亂真,讓行家都看不出來的地步。到底假到什么程度就是真呢?
美金的真假也說不清楚,一樣的材料一樣的工藝,印出來的哪個算真哪個算假?可見真假與工藝和材料無關,是用以背書的信用決定的。但這個國家信用就是真的了嗎?金本位解體后,美金不再與黃金掛鉤,這信用的真假又靠什么決定呢?即便金本位不解體,黃金就真的具有終極意義上的價值嗎?國家實行煙草專賣,但傳說廣東某地生產的假煙品質勝過真煙,以至于有客戶特地去買那里的“假中華”。
真假的討論,除了仿制品還有替代品。替代品能成為真品嗎?在云南寫生的阮文是真的,可李文腦補的愛情卻是意淫。換了臉的秀清是個替代品,但其對李文的感情卻真到可以因愛成嫉,可以因愛成恨,可以拼死搭救,可以同歸于盡。到底是真的假還是假至真?女督察對David的一見鐘情是真的,但同樣的場景換一個“師兄”,那份沖動也不見得假到那里去。如果真愛可以一段接一段,那么青樓女子對恩客的為什么不算真愛?如果真愛只能有一段,那么在人生不同階段中所遇見的那個對的人難道都是先前那位Mr. Right的替代品?
李文供述案情的時候固然是在編造謊言,但謊言中那個掙扎的、糾結的、心軟的李文難道不是他心中的一個真實存在嗎?他可能自己也更愿意相信那個李文才是他的本真,就像他也會更愿意相信現實中的阮文也像故事中的那樣真心愛過他。電影演到最后,一場爆炸也不確定真假,是真的雙宿雙飛同歸于盡,還是給警方使一個障眼法,為拍續集留個伏筆,都是有可能的。
探尋真假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探尋真假也常常是痛苦的原因。就像有個說法是“完美的愛情靠欺騙他人開始,靠自我欺騙維持”。說相聲的教導我們說:“打聽心里是病”。紅樓夢說“假作真時真亦假“,莊導演以”無雙“為題,用一部暴力美學電影討論了一個禪宗命題,或者說是一個哲學話題——真假能分清楚嗎?用真技巧畫假畫是不是真藝術?動真感情單相思是不是真愛情?這世上有多少事是借假修真,以假亂真,假戲真做,弄假成真。又或許真假本來就是一回事,真假不二,愛恨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