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一本13歲少女所寫的日記,記錄了她13歲到15歲之間的生活。也許你很難想象到一個花季少女的日記不僅成為了二戰歐洲猶太人艱難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德國法西斯強烈的控訴。只因為作者所記錄的是1942年到1944年的童年。
? ? 這本日記作者是德籍猶太人安妮·弗蘭克,她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但由于納粹黨的迫害移民荷蘭。但不久德國納粹便占領了荷蘭,安妮一家不得已躲進了父親任職公司的一間密室。在這間密室中,除了安妮一家還有凡·達恩一家和牙醫杜塞爾。日記就是從躲進密室的前一個月開始的。
? ? ? 他們所躲藏的密室是一片工廠之間,所以在密室中他們有嚴格的作息時間,以免被其他人所看見,白天不能隨意活動,以免發出太大的聲響被別人聽見,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離開后,他們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動,也只有在這時安妮才能隔著窗簾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即使是這樣的小心謹慎,也還是會有一些敲門聲,讓他們成為驚弓之鳥。更別說在密室之外的無盡槍炮聲在耳邊回響和有限的食物供給。
? ? 這些因素讓生活在牢籠的人們更加煎熬,但由于狹窄的生活空間,使人們的關系變得十分容易起摩擦,時不時的吵架讓密室的生活添上一筆陰霾。生活在這個環境下的安妮也慢慢進入了青春期,所發生的每一點變化都記錄在了日記。面對家人和凡·達恩太太的指責,安妮從最開始的在日記中表達的反感和討厭慢慢開始放下,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她在日記中寫到“我相信今天失去的幸福一定能從大自然里再找回來。安妮詳細的記錄下了心理的變化,也沒有逃避生理上的成長她第一次有了月經,非常激動,因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事”。安妮甚至非常坦率地談到了自己對性的朦朧的好奇,她稱自己看到女性的裸體總是非常“激動”。在閣樓里,她還和另一個男孩子一起偷偷研究他們養的貓的生殖器官。
? ? ? 在13歲到15歲這個年紀,除了學習普通的孩子也任然是無憂無慮,不需要考慮未來。但生活在二戰的孩子他們不僅僅需要考慮食物還有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更別說身為猶太人的安妮·弗蘭克,由于特殊的經歷15歲的年紀就有了成年般的心智。從她前一個月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樂觀,開朗,生活無憂無慮的孩子。但在兩年的密室生活中她心智上的成長是成年人都不及的。不幸的是,最終密室中的人們被告發,送去了集中營,安妮最后得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