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我也會變老,時間掩蓋了我的熱情,吞噬了我的純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的快樂,我的愿望是:現在當個快樂的女孩,中年時當個快樂的阿姨,老年時當個快樂的老太婆——總之,擁有快樂的一生.”這是《綠山墻的安妮》一書中,安妮對戴安娜所說的話。
《綠山墻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馬利創作的長篇小說,這是一本關于成長與夢想的書籍,它講述了純真善良、熱愛生活的女主人公安妮的成長史。雖然這本書屬于兒童文學,但每次拿起它,總會讓我產生對成長的思考。
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好心的鄰居把它養到六歲,后來被送到了孤兒院。而這時,住在愛德華王子島上的未娶未嫁的兄妹馬修和瑪麗拉隨著年事漸漸轉高,準備去孤兒院收養一個男孩,便于將來替他們打理農莊上的活計,可是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了滿頭紅發、滿臉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兒安妮,一天的相處后,馬修和瑪麗拉決定留下這個能說會道的女孩兒,安妮從此居住在了這個長滿綠山墻的農莊里。安妮生性倔強勤懇、活潑樂觀、酷愛幻想、待人真誠,她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頻繁地闖一些無傷大雅的禍,讓人不忍責難,反而忍俊不禁。她不似任何意義上的傳統女孩兒,從此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徹底顛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帶叛逆的個性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她聰明勤奮,很快就在學校嶄露頭角,并贏得了上大學的獎學金;然而她知恩圖報,當馬修突然去世,綠山墻農莊面臨困境時,她毅然放棄去遠處女王學院上大學的機會,在附近當了教師,以便照顧年邁體弱的瑪麗拉。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除了安妮以外,還有她最好的朋友戴安娜、領養人馬修、良師益友阿蘭太太。安妮純潔正直,感情充沛,喜歡說話,善于想象。在她所有鮮明的個性中,最感染我的還是她對于大自然美的敏銳的感受力,而這正造就了她豐富的幻想。她把身邊的一切,重新染上色彩,想象成自己希望擁有的東西或是已經擁有的東西。她的生活因此變得多姿多彩,充滿趣味。幻想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必要的美德。有了幻想,就有了目標,可以說所有人類的成功與進步,都源于最初的幻想與追求。但安妮的幻想,不是空想,不是沒有依憑,而是在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感受自然,擁抱生活。而安妮的最好的朋友戴安娜有一頭漂亮的黑發和黑眼睛,善良、開朗、漂亮、充滿熱情,是安妮的知心朋友,在這本書中她是我對“美”的定義詞。領養人馬修·卡斯伯特,雖然性格內向,但卻心思細膩,內心充滿了善良與愛,他給予了安妮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一個值得依靠的家長。而良師益友阿蘭太太雖然在書中出現不多,卻在作者的描寫中讓我看到了一個和藹善良的知心大姐姐的靈魂形象。
書中除了對人物的描寫讓人著迷外,對環境的描述也吸人眼球,我的小女孩心思完全被書中安妮的生活緊緊抓住了,雖然沒有切進書中主題,但我很喜歡這一段:“安妮的床上鋪著干凈的席子,窗戶上掛著淺綠色的薄紗織布的窗簾,窗簾垂到地面,隨著微風輕輕地拂動著。雖然房間并沒有掛著金銀織錦,墻上也僅僅貼著一般的淡淡的壁紙,但經過安妮的裝飾,卻透出一絲藝術的高雅氣氛。安妮把從阿蘭太太那里拿來的三張趣味畫鑲上框,掛在了墻上;還把斯蒂希老師的照片擺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在下方的書架上,經常插著一束修剪過的鮮花。今晚,花瓶里插的是百合花,房間里到處洋溢著百合的香氣。盡管房間里沒有一件桃木家具,但白色的書箱里卻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帶著軟靠墊的柳編搖椅,被主人用薄紗織布很講究地包上了一圈褶邊。上面畫著粉色的丘比特和紫色的葡萄穗子。椅子上邊的墻上,掛著一面古色古香拱形的鍍金鏡子。另外,房間內還有一張安妮用的低矮的白色的床?!焙唵未蠓絽s充滿了少女氣息的房間讓我感受到了安妮這個活生生的形象 。
蒙格瑪利在寫《綠山墻的安妮》時,選取了貼近生活的、符合兒童年齡特征及心理特征的喜劇性事件,運用了傳統的兒童文學中最常見的生動的兒童語言及動作的描寫。同時在環境描寫上,加以典型的襯托手法,利用精練、清新的語言,把山水花草生動地描繪出來,有景有情,既可以陶冶兒童的性情,又滿足了兒童多方面的審美需求。小說借助安妮的眼睛,把優美異常的自然環境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歡喜的白路”上雪白的馥郁芬芳的蘋果花;枝頭下面,不知不覺來臨的紫色的黃昏;格林·蓋布魯茲如油畫一般的早晨;成千上萬朵紫花地丁怒放的“紫花地丁淵”;彌漫著自然迷人氣息、流動著百鳥爭鳴時優美旋律的“樺樹道”等等。作者毫不吝惜地用筆墨寫出了一個仙境一樣的格林·蓋布魯茲。正是通過這些傳統寫作手法的成功結合,作者使這部作品成了一部聞名世界的兒童文學經典,也使“安妮”成為了“繼艾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形象”。安妮生活在這樣美妙的環境中,難怪會常?!翱鞓返孟裱?。讀者讀到這些,也會不知不覺陶醉其中。而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自世界各地慕名來到愛德華王子島,去追尋小說中安妮踏過的足跡。我在讀過這本書后,也幻想著有一棟種滿綠山墻的房子,與自然作伴,與自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