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之前的感悟(雜文)
? 我家,有兩件事是我必須要牢記的:一是族譜清晰,用老人的話說,叫做“清三代”,爺爺輩取名兩個字,父輩三個字,傳承到我這兒,又是兩個字了;二是逢年過節,祭拜先祖,已成家規,當然,后者是本文的重點。
? 爺爺說過:記住,人,一輩子像流水一樣,越流越遠,一晃就匯入大海了!雖說樹大分枝,但是,葉落歸根??!家就是根,不論你今后做什么,當了多大的官,都不要忘了老祖宗,落葉必須要歸根……
? 爺爺還說:百善孝為先,祖訓不可丟!
小時,不太經意爺爺說過的話,長大以后,這種感覺尤其沉重。雖然爺爺奶奶不在了,但是,我的父親像爺爺奶奶一樣延續著……如今,父母不在了,我站出來,像前輩們一樣,以家族長子的身份,承擔起了這份責任,并力爭盡職盡責。
? 一應祭祖事宜,我都會周密安排,一次都不會缺席,直至現在,從不敷衍。
? ? 至于外人怎么看,懷著怎樣的心態去看,沒有過多的考究,我覺得,德行,要靠自己去修為,要做到問心無愧!至于外人是怎么做的,因為與己無關,我也從不去妄加評論。
? 那些年,一直工作在外地,回家祭祖的時間非常緊張,但是我沒有因為,離家遠或工作緊張,而耽誤過祭祖,經歷和歷練,還有我對于家這個概念的理解和認識,越發的覺得,懷念先人,追思過往,秉承家風,是對祖先的最好慰藉,同時,每一次祭拜,都是對自己及家人靈魂的一次洗禮。也是對晚輩積累禮數,提升道德水平的一次課外補習。這種補習,至少會影響到他們的現在。當然,如果堅持下去的話,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將來,乃至一生,包括如何去做人!因為,祭拜先祖,涵蓋的內容很寬泛,譬如,道德,倫理等等很多。
? 所以,每個春節前夕,我都會率領家族成員,淌過兩尺深的積雪,越過幾道山坳,去祭拜先祖。
? ? 每年的清明節時,亦是如此。我和家人們踏著泥濘,在春寒料峭時,去大山深處,祭拜先祖!
? “勤儉持家家業盛,文明子子孫賢”,“不忘初心,葉落歸根”。
? 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至久的美德。美德,孝道,要靠影響,重復地說,影響會比說教還要奏效。
? 引申的講,沒有什么可以替代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和影響,這不僅僅是對于一個家庭,乃至于對社會,也是至關重要的!
? 值此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從前爺爺說過的話,又在內心深處開始蕩漾了。
? 我作為家族的老大,我絕對可以做到:不會丟掉祖訓的。稱謂上秉承“清三代”,讓孩子們記住,一字不差;祭拜上,告訴他們沒有祖宗,就沒有這個家庭!? ?
? 和諧一個個家庭,就會和諧全社會,因為,社會就是由一個個小家庭組成的。
? 一個不懂家訓,不念先祖的人,操守、傳承家的理念,可能會很蒼白和淡泊。
? 人說:世襲傳承慰先祖,葉落歸根秉鄉愁。規范德馨行孝道,不染奸詐不處憂。
? 任何事情,只要默認成規矩了,也就規范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道理就這么簡單。
寫于2017.3.20
整理于201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