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樹下品嘗
兩月一次的結親周,喀什,我又來了。
越來越熟悉的行程,越來越親切的同事們,火車上打牌打得昏天黑地,到最后既分不清主家,也搞不清主牌,各自的零食拿出來,分享著,我們談著各自的朋友,家庭和生活。
火車上遇到一對外國游客,從遙遠的法國而來,沿著絲綢之路行走。這個時候的喀什一路上是有沙塵暴的,他用了污染這個詞,我一下子沒反映過來,這也算污染嗎?沙漠的蒼涼,風沙的肆虐他還沒有見識過。
兩個月前的嫩綠色已然不見了,風沙將樹葉、莊稼上浮上了一層土色。喀什的農村太缺水了,植物都打蔫了,為什么這樣貧窮,地里沒有像樣的產出,沒有具有地域特色的經濟作物,也是個巨大的問題啊。
如果不是因為工作,我永遠無法想象南疆這樣的貧窮,脫貧攻堅的任務這樣艱巨,糟糕的自然環境,固式的思維模式,落后的基礎教育,讓每種改變執行起來都非常艱難,基層的同事們必將直前困難,無畏前行。
每次來,我欣喜著一點一滴的變化,也敬佩工作隊員的付出,這遲早會成為我工作的場所,我希望自己也能用心感悟,能在這樣的土地上拋灑汗水,做些有意義,有成就感的事情,人生的意義在于不同的經歷,不是嗎?
這個季節各種紛至沓來的植物,讓人目不暇接,冬麥結穗了,桑葚熟了,沙棗花發出甜甜的香味,鳥兒在自然地歡唱,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有種天人合一的感覺。
同事介紹了一種很好玩兒的小程序,用來拍照識花,鄉間不知名的植物太多了,我拍得不亦樂乎,其實并不是沒有好的產出,到處都是有藥用的植物,甘草隨處可見,沙棗到處都是,只是沒有人知道,仿若養在深閨的絕代美女,養在深閨人未識罷了,多可惜啊,大面積種植會帶來怎樣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明明就有致富的路子,可卻缺少領路的人,遺憾中。
喀什老鄉的拉面條和同事的炒菜簡直是絕配,"四老人員"聽說我們來了,聞訊又拿來剛出爐的熱馕請我們品嘗,每次熱情的老鄉都讓我們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一路上我用手機記錄岳普湖夏的風景,其實略有點兒心不在焉,還惦記女兒今天體育的中考,這時小妞兒的電話打來了,謝天謝地,比預想的還要優異,再去看這田園景色,我越發興致勃勃。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如愿以償,這不正是賞心悅目之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