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記錄我高考以來11年的人生。但愿為畢業季的你、不知何處走的你,送去一些力量。
一、11年前那場高考
我的人生是一場滑坡,第一跤是從高考開始的。
此前大多順風順水,初中屢屢拿全校第一,中考全市前幾被高中搶著要,高中時也被寄予沖刺清北的厚望。
但高考第一晚,我躺在床上哭了很久。
心態崩了,更不可能在殘酷競爭里取勝,結果可想而知,滑坡就像地球的重力那樣必然,我無法與之對抗。
雖然如此,但最終成績客觀來說還是不錯的。然而落差讓我自暴自棄,繼續滑坡。 沒有心思鉆研報志愿,跟隨父母道聽途說的想法,隨便報了一所雙非一本——一個聽說好賺錢的商科專業。
交志愿那天,我從老師口中聽出了惋惜,以我這個成績,搭985末班車完全沒問題,而我竟然報了雙非一本。
事已至此,也許有人會從此止住腳步,不再向下滑。我卻順著它滑向極端。
二、大學與第一份工作
既然沒能考上好學校,那我就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吧。去追求文藝的生活,去圖書館讀散文小說,幻想寫出功成名就,卻沒能寫出什么成型的作品。
現在想來,那時的我只是為了不同而不同。因為高考,我有了競爭ptsd,怕被放在同樣的維度比較,所以選擇逃避,自覺提前出局。
畢業季到來,我依然不敢去競爭。實習沒有拼盡全力爭取,簡歷沒有用盡全力去投,面試也在畏畏縮縮地逃避。
我說服自己:大公司不適合我,太壓抑了。去小而美的小公司吧,人際關系簡單。 于是,滑坡還沒有剎車。我在一家天使輪小公司實習,轉正,沒什么計劃就開始了第一份工作。拿著稅前3000多的工資,寫一些看似有意思的人生故事。
但春節過后,同事卻陸續走了。產品經理被辭退,當天走人。新媒體主編辭職,馬上跳槽去其他公司。
老板說,公司差點就倒閉了,現在只能更換業務方向,要自己賣貨自給自足。
事已至此,滑坡居然一路滑到了谷底。
三、第一次跳槽
于是我稀里糊涂轉型成種草博主,每天搜羅好物,成為一個名義上的銷售,以寫文章的方式來推銷。
可能命運覺得是時候給我一顆糖了。賣貨遇上好時候,月薪兩度突破2萬,甚至到接近3萬。
我似乎從坡底爬起來了,至少站到了半山腰吧?
但提成式的KPI壓力巨大,無法達成時便是一無所有。
最刺激我的是,我曾經引以為傲的內容技能,被我招來的實習生尖銳地說:這文章誰都能寫。
這讓我害怕,感覺隨時又會滑回谷底,我必須尋找我的差異化競爭力。
于是我去了一家認真做內容的工作室,從廣州果斷飛到上海。作為小鎮女孩,從小到大基本都在省內生活,這次遷徙,用盡我難得的勇氣。
新公司做內容的強度非常大,考驗新意、邏輯、洞察力,數量KPI像猛獸在后面緊追不放。
焦慮和挫敗折磨了我一年,但最終沒有打敗我。我在灰頭土臉中站起來了,還在搏斗中修煉出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創意能力、時間管理能力。
一篇橫掃全網各平臺、甚至海外網站的高品質爆款,是我的軍功章。
但這枚閃閃發光的勛章,只給我帶來1000塊的獎金而已。沒有加薪,沒有肯定。
入職后公眾號粉絲翻一倍,小紅書從0到百萬粉,B站從0到百萬粉,收入卻增長甚微。公司的變現和管理都出現了瓶頸。
此時畢業已經5年,同齡人薪資范圍來到2-3w了,而我還遠低于這個范圍在掙扎。 但我不想再滑坡了。
四、畢業五年,一個文藝青年的頓悟
有一種力量托住了我。
以前我總以為這種力量只能來自文學、來自烏托邦,但這次居然來自商業領域。
一位關注很久的博主和她的社群,用睿智、積極、自信感染了我,讓我在商業和管理上的想法變得更加豁達。
以前我總把自己定位成文藝女青年,默認自己賺不到什么錢,默認自己就是家庭中收入低的一方,默認自己需要依賴他人。
但更深層地理解了商業思維后,我的認知得到徹底的釋放。我熱愛創造,但創造并非僅僅等于創作文字。創造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和載體。
若說創造內容,除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等,各種形式都可以摸索。
若說創造事物,正如喬布斯創造智能硬件/消費電子,創造和審美可以用在物品、廣告、品牌理念上,做得好也非常動人。
從這個時刻起,我意識到我從高考后的連續滑坡,在于束縛自己的思維,讓視野變得越來越窄,最終就好像只有下坡路可以走。
但其實只要抬眼一看,天地廣闊。走近那片怪石嶙峋的山峰,上坡路就藏在其間。不畏懼崎嶇,勇敢去探索的話,即便走幾步滑一跤,也始終是在向上走的。
五、在卷都深圳的歷練
于是我來到卷都深圳,兩周面試十幾場。不再預設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心徹底打開,抓住微微喜歡的機遇,不斷去聊、看是否有更好的機遇。
雖然那時已算偏大齡的面試者了,但我以一種“老娘就是來看你有沒有眼光選我”的心態,面試零直接經驗的崗位,也拿出舍我其誰的氣場。
最終我憑借內容經驗,拿到一個漲幅不錯的offer,總算稍微追趕上同齡人的水平。我跟隨命運的召喚,開始全身心投入。在日記里我寫下一句話:“跑起來我依然不慢,去享受奔跑的風吧。”
但是隨之而來的壓力也是巨大的,跨行業、跨崗位,對運作一竅不通,自入職第一天起,領導也在打量這人到底值不值。
沒有白拿的漲幅,一切都在暗中標好價格。兩年時間里,吃了很多很多苦,熬過開會到凌晨三點的夜。
那是一場持續兩年的百米沖刺,沖完一個終點又有下一個終點。每個月用盡全力爬上一座華山,結果馬上又來一座更高的山。
但我倔起來,我想驗證我的猜想:內容結合商業,也可以有各種成就感可以實現,于是咬牙讓自己鉆得更深。
兩年里我確實爆發式成長了。迅速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薪資來到5-8年經驗市場范圍的高位,比入職時直接翻倍。離職被多次挽留,跳槽被搶著要,因為我多年來持續做內容,覆蓋甲乙方、多平臺、多種轉化形式,居然成了比較少見的復合經驗。
——對我來說,從高考后自信就被摧殘得所剩無幾,這樣的情景簡直像夢一樣不可置信。
其實當時我只是半擺爛、半任性地選了一條小眾低薪的路,只為了靠近我喜歡的寫作、做我熱愛的內容領域。當時最熱門的其實是外企marketing、財務、數據、銀行柜員。 這一路我看似一直滑坡,差點都要滑進谷底了,與同齡人差距拉得很大。 但最后才發現,原來職業道路是坡道滾雪球,長板就是你的坡道。當坡道夠長,堅持夠久,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這是書本不曾教會我的。這是因命運半推半就活到現在,再回首我才恍然大悟的。
而今我更相信命運這件事。所謂盡人事、知天命。每個節點我都努力過了,但命運會把我帶到什么位置,有時候是潛意識、大環境共同影響的結果。
六、高考11年后,我對幸福人生的理解
如今高考后已過去11年,最近看到抖音博主@在下輝子 策劃的內容,每期開盲盒挑選一位十年前的高中同學去拜訪,采訪了李雪琴,也采訪了考得最差留在東北的同學。
感受最深的還是采訪他初戀的那期視頻。漂亮的女孩,一臉凹陷,一看就是長時間深陷焦慮疲憊(四年互聯網工作剛裸辭)。
她托著腮說,“為什么社會發展越來越好,人卻越來越不快樂?”“如果可以什么都不干,我真的都不相干,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
她覺得健身是讓她難得對自己有掌控感的事情,現在如果給自己一個目標的話,就是把肌肉練出來。 也許是她失去掌控感太久了。報志愿時因為一通電話,從人大到對外經貿,讀了最熱門的經濟學,還是本碩都本校同專業。如今畢業十年,母親還在不斷復盤她哪里做對了、哪里做錯了,自己的女兒本來應該可以更好。
可能我現在還是說不出“感謝11年前那場挫敗”這樣的話,也想過如果心態不崩掉、志愿報得更好,我的人生會是怎樣。
但確實這場巨變,讓我對好成績、好學校才是好人生稍微有些動搖。我意識到某些牢籠是可以打破的,某些喜歡的東西是值得抓住的。
2023跨年時,我與朋友玩一個游戲,每個人根據拿到的牌面大小,形容一下不同等級的“理想人生是怎樣”。
我拿到Q的手牌,需要說一種已經算是很理想的人生。長久思索之后,我說,“有喜歡的工作,也有做與不做的選擇。”
高考11年后,我發現,有熱愛、有選擇,或許就已經是很好的人生了吧。
也愿你我,越來越接近這兩件最為珍貴的東西。
后記
為什么想寫這個系列的“自傳”呢?因為我被很多故事激勵到,也想把自己最真實的經歷分享給大家。
我特別感興趣一個話題,就是我們的每個決策,都是如何在幾年、十幾年后影響我們的。
希望對大家有啟發,也希望聽到更多人的故事~
- 我是辰游,感謝文字讓我們相遇
-百萬時尚大號主編,資深營銷打工人
-和你聊成長與審美,希望給你一些力量
-主頁有更多用心文章,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