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3讀書會筆記
弗洛姆說,愛是對所愛對象生命成長的積極關注。
真正的愛是創造性的一種體現,它包含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等諸多的因素。愛不是一種被人推動的情感,而是積極的渴望被愛者的發展和幸福,而這基礎就是人要有自愛的能力。
愛是積極關注,然而過度關注,會讓我們偏離生命的中心點,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的過度關注,都會讓思維變得狹窄,讓愛無法流動,如何超越自我關注,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培養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
一、首先,我們需要接受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在任何時候,都要去活出自己生命本來應該活出的狀態,那么孩子的壓力就會小很多。當每一個個體都是在專注的活出自己的時候,那么,我們彼此的關系都會比較健康;
二、其次,我們想要跟孩子建立更健康的關系,作為父母需要歸位。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我們既愛自己,也愛孩子。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的就是既不控制,也不依賴的愛的關系。當父母本身是活的很有意思,活的很有希望,并且不斷地在活出自己生命更好狀態的時候,其實,孩子也會越來越好。當我們在不斷地活出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言傳身教,會讓孩子在我們身上感受積極的能量。在這個過程之間,其實就是彼此做自己,同時相互之間又有愛的聯結。既不控制,也不依賴。
三、最后,我們作為父母要對孩子更加的有信心,同時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接納和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讓孩子往我們需要的方向去發展。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無論他的生命經歷什么樣的問題,我們都要相信最后他都會活出最好的生命狀態。所以,當我們父母對孩子有這樣的信心,就不會活在焦慮和恐懼里面。當我們有這樣的接納,就不會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標準去生活,這樣的關系就會非常的健康。
(字數明顯不夠,老師分享的實例太多,只能錄個大綱,正好本月在看《少有人走的路》覺得里面承擔責任的部分正好可以運用一下,分享一二吧)
世人容易犯兩種病,一種神經官能癥,一種人格失調癥。兩種癥狀都是責任感出現問題所致,神經官能癥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人格失調癥患者不愿意承擔責任。與外界發生沖突和矛盾時,神經官能癥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癥患者把錯誤歸咎于旁人。神經官能癥患者缺少勇氣和個性,人格失調癥患者缺少自主判斷及承擔責任的能力。神經官能癥患者讓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調癥患者讓別人活得痛苦。幾乎每個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癥或人格失調癥,人生在世,正確評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該為何人何事負責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無法逃避的問題。我們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讓心智不斷成熟,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可以隨時提供幫助,但有的父母會逃避責任,過度放縱,有的父母又會過度關注。其實把握教育的時機不容易也是長久而艱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