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操作系統的目標、作用和模型 ??? ??
目標:方便性、有效性、可擴充性和開放性
作用: ? ?a.作為用戶與計算機硬件系統之間的接口;
? ? ? ? ? ? ? ? b.OS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 ? ? ? ? c.OS用作擴充機器;
1.2? ?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 ? 1)人工操作方式
? ? 2)脫機輸入/輸出(Off-Line I/O)方式
? ? 3)單道批處理系統#
? ?4) ? 多道批處理系統#
????a.多道批處理系統的特征: ? ?多道性、無序性、調度性;
? ? b.多道批處理系統的優缺點:
? ? ? ? 優點:資源利用率高,CPU和內存利用率較高;
? ??????????????????系統吞吐量大,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總量大;
? ? ? ? 缺點:平均周轉時間長,短作業的周轉時間顯著增長;
? ??????????????????無交互能力,整個作業完成后或中間出錯時,才與用戶交互,不利于調試和修改;
? ? c.多道批處理系統解決的五大問題: ? ?處理機管理問題、內存管理問題、I/O設備管理問題、文件管理問題、作業管理問題;
? ? 5)分時系統
? ? a.分時系統的產生
? ? ? ? p1.人——機交互
? ? ? ? p2.共享主機
? ? ? ? p3.便于用戶上機
? ? b.分時系統實現中的關鍵問題
? ??交互:當用戶在自己的終端上鍵入命令時,系統應能及時接收并及時處理該命令,再將結果返回給用戶。
? ??共享:強調即使有多個用戶同時通過自己的鍵盤鍵入命令,系統也應能全部地及時接收并處理。
? ? c.分時系統的特征:多路、獨立、及時、交互
? ? 6) ?實時系統
? ? 描述:系統能及時(或即時)響應外部事件的請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并控制所有實時任務協調一致地運行。
? ? ? a.????按任務執行時是否呈現周期性來劃分
?????????周期性實時任務;
?????????非周期性實時任務——截止時間;
????b.????根據對截止時間的要求來劃分
?????????硬實時任務;
?????????軟實時任務;
? 三大基本操作系統的比較
?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1.3? ? 操作系統的基本特征
并發、共享、虛擬、異步
1.并發
? 并行性: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
? 并發性: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段發生
? 2.共享
? ?互斥共享方式:
? ? ? ?對臨界資源(如打印機)采用該方式,資源分配給某進程后未釋放前,不能被其他進程所用。
????????臨界資源(獨占資源):一段時間內只允許一個進程訪問的資源。
? ?同時訪問方式:
? ????對允許“同時”訪問的資源(如磁盤)采用該方式,但“同時”仍然是“宏觀并行微觀串行”的,不是真正的同時。
? ? 3.略4.略(因為不重要*_*)
? ? 1.4? ? 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
? ? a.處理機管理功能(作業管理);
????b.存儲器管理功能;
????c.設備管理功能;
????d.文件管理功能;
????e.用戶接口。
? ? 1.5? ? 操作系統的結構
? ? a.無結構OS;
????b.模塊化OS結構;
????c.分層式OS結構;
????d.微內核OS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