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上班,姐妹們都在更衣室里換衣服。
一個妹妹換好后立即開門出去,全然不顧有人還沒穿好。只能以衣服遮擋的姐妹立即抱怨開了:“什么人吶?都沒有眼睛看看的?沒教養!難道她喜歡被曝光?”
“她一向不都如此?上次跟在她后面進門,差點沒把我腦門子撞開。”
“人倒是長得蠻好看的。”
“也許就因為長得好看,就把自己當公主了,以為全世界都應該圍著她轉。”
“哼哼,你們還沒跟她一起吃過飯吧?點菜的時候,什么都好吃,吃的時候就嫌肚皮太小了。別人的錢不是錢啊?”
……
一個人做事,只從自身出發,這樣的人很難讓人把她與有教養聯系起來。
教養更多來源于家庭教育和自我修養,與漂亮無關,與時尚無關,與見識無關,與金錢無關。
2
去年去西藏,遇到一對母女讓我印象很深刻。
巴松措本是青山綠水,云霧繚繞,可是因為下雨,景致大打折扣,只剩下霧蒙蒙的一片,加上凄風苦雨的煎熬,我們只想隨意走走,到此一游,也盡快完成講解員的實習任務。
有一對母女因為跟不上大家的腳步或者太留戀風景,漏聽了一部分講解,便要求講解員再走一遍,給她們補講。年輕的講解員為難地看著大家。那一對母女則喋喋不休地表示她們也是花了錢的,憑什么把她們落下?最后,二十幾個人站在凄風苦雨中獨等那一對母女,等了將近一個小時。出去玩本就玩的是心情,又不是考古,真叫人意興闌珊。
你以為這就完了?NO!吃飯的時候,這對母女表現更精彩。本來團餐量就不足,這對母女總能搶占先機,一坐下來便使勁夾菜,還會抄底翻來翻去,撿自己愛吃的,都到碗里后,再慢條斯理地吃。幾餐飯下來,其余的人只能相視苦笑。
其他諸如:在應該安靜的場合并不小聲地交談;在禁止拍照的地方偷偷拍照,在需要排隊的地方看見熟悉的面孔就插隊等等。
自私自利的人是談不上什么教養的,后來的行程大家都選擇了敬而遠之。
一頓飯,一處風景,你以為你得到了,占便宜了,實際上失去的更多。同行二十幾個人,估計就記住她們的自私了吧?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但行動上已經表現出了對她們的嫌惡。
這對母女留給大家的印象除了沒教養,還能有什么呢?
3
近日,林志玲參加活動半蹲頒獎的新聞火了。
9月13日,“臺灣第一美女”林志玲現身廣州參加活動,并受邀為嘉賓頒獎。由于林志玲是模特出身,本身就長得高,再加上穿了高跟鞋,因為比現場的每一位嘉賓都高。于是女神在給這些嘉賓頒獎的時候,都是以半蹲姿態頒獎、握手,并且下蹲的幅度非常大,原本比嘉賓高上一頭的林志玲,下蹲后竟比嘉賓還要矮,表現相當謙卑。
前不久,董卿采訪翻譯大師許淵沖老先生的時候,三分鐘內三次下跪。
第一次,在談到老人小時候的英語水平時,她跪在老人身邊,帶著崇拜、尊敬的眼神向老人提問;第二次,是談到老人的工作時,老人剛要仰起頭回答,董卿就立刻單膝跪下,與老人保持平視;第三次,是談到老人每天晚上都要讀一篇莎士比亞的作品,董卿帶著關切又有點心疼的語氣問老人晚上幾點睡覺。
這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只有心里裝著別人的人才會自然而然表現出自身的謙卑與尊敬。
半蹲、下跪,一個小小的舉動,放低的不僅僅是身段,更透著骨子里的教養。
4
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比如進彈簧門時,走在前面的要適當擋一擋門,防止撞到后面的人,最后一個進入室內的人要記得關門,關門的時候要輕;吃飯不吧唧嘴,夾菜不挑挑揀揀,不把愛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不邊吃邊說;咳嗽的時候側過臉,對著空的地方;與人交談時音量合適,保持眼神交流,適時作出回應,不諷刺挖苦,不夸夸其談,不隨意打斷他人的談話;站著不抱胸,坐著不敞開兩腿;守時,信守承諾,對待任何人都能做到態度和藹等等。
教養是內心的涵養體現在外在行為上的品德修養。
5
教養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而細節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