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朋友小澤向我抱怨,自己的老婆不講道理,全然無法溝通。在我的一再追問下,他才說出了事情的經過。
兩人下午騎摩托回家,因為天氣較冷,老婆建議小澤將手套戴上。由于當時手里還攥著手機在撥弄著,他決定不戴手套。老婆也就隨意地將手套放在摩托車前面的夾層處。等到回到家里,才發現手套居然少了一只,顯然是在路上丟掉了。
小澤非常條件反射地抱怨了一句:“怎么這么粗心,連個手套都放不好?”
老婆立馬反駁到:“還不是怪你,我讓你戴手套你不戴!”
就這樣,一件很小的事情變成了事關二人孰是孰非的斗爭,不過這場斗爭的升級,居然是小澤自以為最有理的地方。
小澤在飯后非常語重心長地告訴老婆,丟手套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手套沒有放好,而不是自己沒有戴手套。這才是真正的因果關系,而你說丟手套是因為我沒有戴手套,是因為你將先后關系錯當成因果關系來理解了。
為了解釋因果關系,小澤還舉例了一項意外傷害保險案例。其大致意思是,小明上山玩耍,不小心摔斷了腿,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因為天氣寒冷,小明得了感冒,由于未能引起重視,發展為高燒不退,最終死亡了,那么,保險公司肯定不會向小明家屬賠付意外傷害保險金,因為導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感冒發燒。
一整套完美而又合乎邏輯的辯證讓小澤覺得,自己已然登上勝利的頂峰。
“但是你不戴手套的直接原因導致了我沒有將手套放好,這才導致手套丟失,所以罪魁禍首還是你。”老婆非常嚴肅地說道。
小澤說,那時的他覺得,自己像是被人一腳從山上踹下去了,面對老婆非常“合理”的邏輯推理,小澤只覺得反駁無力。
后來兩人吵得不可開交,小澤說,面對“無解”的爭議,他最終選擇了妥協,出乎意料的是,在他向老婆道歉后,兩人居然就非常順利地言歸于好了,瞬間這件事情就像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聽完后我一陣捧腹,告訴他對女人不能講邏輯,得講感情才是。
02
不過小澤顯然不認同,他又非常嚴肅地講述了自己與老婆的另外一個故事。
當時老婆想學韓語,準備報培訓班。不過小澤清楚,這不過是她的三分鐘熱度,所以他告訴老婆:“你又不去韓國,也不做翻譯,學什么韓語。”
顯然老婆早已做好回應準備:“你的意思是餓了才要吃東西,不餓就不吃東西了?”
(PS:在這里普及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概念,即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后件,用公式表達為——如果P,那么Q,只能得出非Q,則非P,而不能得出非P,則非Q。實例如上所述。)
這個絕對正確的邏輯辯證讓小澤心里一驚,顯然,這次還是敗下陣來,不過他卻是實實在在地輸了。
小澤滿臉無辜地望著我,似乎等待我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者說安慰。但是如果我能看到自己的樣子話,想來我也是一臉懵逼的樣子罷。
后來,在我和小澤的深度討論中,我們終于得出這樣的一致結論——在愛情里面,只講套路,不講邏輯。
03
所謂的套路,也就是機械反饋或者條件反射。在《影響力》一書中,作者將此種反常的不合邏輯的情形比喻為按下了磁帶播放鍵,一旦播放鍵按下,磁帶必然按照既定的信息播放,無論外部情形如何不同。
作者在書中就講述了一個關于雌火雞的實驗。在實驗中,雌火雞對幼雞的母愛完全依賴于幼雞的“嘰嘰”聲。臭鼬是雌火雞的天敵,只要臭鼬一出現,雌火雞便會嘎嘎大叫,并用嘴啄它,用爪子抓它,即使是面對一只臭鼬玩具,雌火雞也會產生強烈的攻擊性。然而一旦使臭鼬玩具發出類似幼雞的嘰嘰聲,雌火雞不僅不會攻擊,還會表現出自己全部的母愛。
這種僅僅依靠聲音來表現行為的現象,被作者稱為按下了磁帶播放鍵。
愛情中的女主角也一定如此,她們的愛情播放鍵不在于事情的對錯,也不在于是否符合邏輯,而是在于當事人是否顧及到她們的感受,尤其是在爭執中,在不在乎可比正不正確重要多了。
所以,當小澤主動承認錯誤后,愛情的播放鍵就此按下,一切按照既定的磁帶信息播放,這與合不合理一點關系也沒有。知曉此原理的小澤如釋重負,他不僅解釋了自己的困惑,也發現了一個讓老婆的情感磁帶可以按照既定信息播放的按鍵,以后,他可能都要遵循此播放原則了。
理性和感性在感情中從來都不是客觀條件所決定的,否則劉若因又怎么會唱出《為愛癡狂》呢。如果非要深究的話,那一定是在感情中的人理性地選擇了理性,或者理性地選擇了感性,就像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又怎樣讓一個理性地選擇感性的人保持理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