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侃自嘲中尋找真金白銀
高等教育的意義何在是一個被討論過無數遍,總結過無數次的話題。深的、淺的、官方的、口頭的,都被講過很多遍,本科教育算是高等入門,博士教育算是高層次學術研究,那么對于大部分在讀碩士生而言,除了校招時候各家老板列出的稍硬性的學歷指標之外,似乎再沒有實質性籌碼添加,不再像本科剛畢業時的年輕,沒有熬過博士之后的精湛,踏入社會時步伐總是顯得踟躕、迷茫,優秀的是有,可身邊大多數的同齡人還是在對自身專業的排斥邊緣焦慮、掙扎,那么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么?
01 ?
身邊的好姐們SZ,211的碩士,學的雷達專業,所在實驗室也是某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平時干的活都是某某研究所的項目,這么一看,好高大上的專業,挺不錯的學習環境,有天一起聊天,說到即將到來的工作季,SZ卻是一臉愁容,細問了才慢慢聽明白了;
說起來搞雷達的,以后對口去航天集團啊,研究所啊,是那種長輩們一聽能給捧上天的專業學科,可是學生們的實際現狀卻在一片泥濘,專業知識晦澀難懂,不按讀博的時間來算,根本搞不出新的算法,3年的碩士其實出不了什么成果,而且確實又不喜歡這個專業,不想讀博,就只能跟著導師的項目干底層的活,做做工程化,也算是能學到些東西,去研究所也算對口,可問題來了,好的研究所,第一指明了不要女生,第二指明了只限博士,差一點的活重錢少雜事多,發展前途一片黃昏(不是我們功利化,第一真不喜歡這專業,它奉獻不來啊;第二好好一年輕人總是要有些追求的);
我說,那你們不是也寫代碼,C++什么的不都會,可以去互聯網啊;SZ講到,我們倒是想去,編程是會,可你看我們能搞得過軟件學院的啵,想自己學習學習,被導師撞見了還一頓罵,這就算了,坑爹的扣著不給我們出去實習,看來看去,想去公司真是一點拿得出手的優勢都沒有......聽到這,我頓時也一臉懵逼,這怎么整,想從事本專業的吧,限制頗多;轉身去互聯網,優勢不夠,真是尷尬到爆。最后SZ總結了一句,早知道讀碩士是這個鬼樣子,老娘本科畢業就投身社會,下海撈金了,受著洋罪......
02
你可能說,那誰叫你當初選了這專業,只能說too young too sample,sometimes naive,然后甩一口大鍋給應試教育來背,可是糾結當初對于現在并沒有什么卵用,校招不會因為應試教育背了鍋就給你簽一份月入萬元的自己喜歡的工作,各家老板也不負責幫你找擅長點。
我想是不是理工科太苦澀,妹子們才普遍苦大仇深,又跑去問了問985學法的妹子NY,結果也是很無奈,優秀的不缺,迷茫的也不少,NY還是很優秀的,自身名校文憑,律所實習經驗豐富,投簡歷、跑面試,最后不盡人意出國留學,NY一同學,直接轉行去培訓機構當老師,教的是中學數理化。
03
可能我的調查并不夠嚴謹,沒有定量的算過百分比,不過問了一大圈,看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愛專業如對象的不是沒有,但是不喜歡自己專業、找不到合適努力方向,迷茫、焦慮的碩士在讀生大有人在、級級都有,已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為什么要讀碩士?讀了碩士為什么找工所還是這么難?是高等教育不夠好?還是自身不夠努力?對高等教育的批判確實有助于推動大中華百年教育大業的進步和發展,但對于我們而言,搞清楚這蜜汁尷尬的表象背后,高等教育平臺提供給我們最有意義的東西并加之利用,才是茁壯90后,實現自身,奉獻社會、助臂達康書記GDP的康莊大道。
04
都說,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最重要的最容易忽視。那么,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意義,對一個人最持久的影響力到底在哪里?
還是舉個實例說明,一個好朋友,XY,學的理工科,經常嘲諷自己入了百年一遇的奇大無比巨坑,看她抱怨的不少,吐槽的更多,最近卻有點銷聲匿跡,找到她按常規先問How are things going,沒想到這姐們一臉幸福,瞬間以為解決終身大事了,然后XY開口說道,終于決定不做技術了,不喜歡,以后真干這一行了,為難自己就算了,還為難老板啊,多不厚道...我說,那你準備干嗎,XY講到,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各個論壇啊,將求職的專欄啊,看了不少,還問了很多工作了的同學,考慮到最后決定做產品吧,我也懂技術,然后把握市場,把握產品,挺適合自己的,雖然不懂產品,但最近在網上各種學習,還不錯.......一個有努力方向的人是幸福的,這話童叟無欺。
說這個例子無關最后真要找到什么工作方向,而是在于XY怎么一步步從“坑”里爬出來。總結來說:主觀能動性,良好人際平臺,較強學習能力,與其他專業領域連接平臺、接納新事物能力,等。
到這里,大家已經隱約感受到高等教育提供給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1)潛移默化的主觀能動性。在20多年的校園生涯,不斷地為我們帶來新的知識、美好的憧憬、堅韌的上進,這3者幫助我們默默的克服了大部分遇到困境坐以待斃的毛病,說白了,讀書帶來的一些傲氣和不甘心,驅使著我們在困境中愈挫愈勇,不放棄爭取美好生活的權利。
(2)較強的學習能力。連不喜歡的東西我都學的會,更何況我找著以喜歡的,我能學不會?!Excuse me?!
(3)跨專業連接平臺。父輩那一代,讀書時候學什么,參加工作了就做什么,現在可沒人再說學了英語和電商,就要跑去替代馬爸爸的。選專業大多變成了父母長輩、親朋好友們本著對后代負責的崇高精神全權包攬下來的活了,跟實際念書的主體:你,并沒有多少毛錢的關系,年輕人想法多、喜好多,想換專業領域的時候,高等教育所提供的這個連接平臺就發揮了作用。一個高校里,有很多專業,有可供很多專業一起交流的BBS,有已經跨專業搞事情了的學長學姐們等等,在這個平臺里,想了解到其他專業、其他行業、跨專業流程等有著便捷靠譜的消息源。
(4)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跟SZ聊的時候我說,那既然這么難,要不要考個公務員,回家鄉工作輕松一點?結果SZ一臉嫌棄的回了句,那多沒意思,我能干的不止那個。除了感嘆姑娘可以的之外,想想大多數人也是就算前路再難,也都不愿意選那條看似輕松的路,長輩們可能說,這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不可否認,但更加不可否認是,正是從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群體里,走出了很多拼命三郎或者拼命三娘,他們在社會中逐步的展露頭角,實現自我,干出來一番番成績斐然的事業。
05
雷鋒大哥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還是有的;就像高等教育里的好,挖一挖還是能找到的,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好,這些習慣與精神,用好了,會在今后的路上為每一個祖國花朵保駕護航,再尷尬的境地,我們也可以變尬為寶,再難的事情,我們也可以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