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15·利用“時間下腳料”(4)】
這是“崔律精時力之100天挑戰《奇特的一生》閱讀”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16日。
一、原文:
P65
可是,“下腳料”越利用越少,而對時間的需求越來越大。
工作越深入,面也越寬。先是需要認真研究一下數學,后來又輪到哲學。他逐步發現生物學同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所鉆研的分類法,促使他批判地對待達爾文主義,特別是那種認為自然淘汰是進化主導因素的理論。他不怕人家責備他陷入活力主義、唯心主義,但應當研究哲學。
已經晚了,但他終于明白,他不懂歷史不懂文學是不行的;不知道為什么,他還需要懂一點音樂……
應當不斷挖掘一切時間潛力。明擺著,人不能老是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應當正確利用工作時間,從時間中去找時間。
實際上,正如柳比歇夫親身體驗到的,需要高深學識的工作,他一天至多能干八個小時。
二、我的閱讀日志:
前面講了柳比歇夫是多么擅長利用“時間下腳料”,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碎片時間,但這些時間越用越少,依然覺得不夠用怎么辦?
看看柳老爺爺是如何做的吧:
一方面,從學習內容來看,隨著學習的深入,他發現他的主學科生物學和其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想研究好分類法,除了生物學外,還要學數學、哲學,甚至需要具備歷史、文學、藝術的相關知識。需求越大越是激發柳翁去挖掘時間的潛力,從時間中找時間;
另一方面,從精力的角度,根據其經驗統計,高專注做事一天最多可達8個小時,根據前面的計算一天非標注活動可以有12-13小時,那高專注之外還有4-5小時的時間,需要精心去安排,可以是一邊享受著音樂,一邊恢復精力。
到這我理解了,為什么柳翁把研究跳蚤當做業余時間了,因為那是在散步時做的事情,或許這就是今天片段中說的“從時間中找時間”的一個體現吧!
三、崔律的閱讀指引:
本段可分成兩部分理解:
(1)對時間需求越大,越能體會到正確利用時間的意義
(2)人的精力有限,即使經過長期刻意練習也不可能成為超人,所以要想辦法最大化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