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租的人在搬家,幾乎被搬空了,想想我還沒有搬,便有點失落感。人去樓空,人走茶涼,那點人氣都沒了。自己在屋子里碼字,能堅持做一年也許簡單,能堅持一直做就很難了,輸出也要有輸入。
所以最近一直在讀書充實自己,畢竟讀書不多。人是需要一直學(xué)習(xí)一直成長的,畢竟沒有錢要有才嘛。而如今有才差不多也等于有錢了,畢竟一個自媒體的時代,人人都可以靠自己的才華分一杯羹。
以前我認(rèn)為讀書是沒用的,什么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畢竟我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就沒碰過顏如玉的手,更沒看見黃金屋在哪。不過得不到不能說她不存在,她就在那,等你去拿。
每次看到朋友圈看到一些大牛,在那里秀書,我覺得刺激我好深,我是一個自認(rèn)為要強的人,壓力越大,我的動力變化越足。我們光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卻沒看到別人付出的那一面,這是可恥的。總是期待自己成為大牛的那一天,當(dāng)然還希望有佳人的陪伴,畢竟我也不喜歡孤獨。
讀書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體悟了,做情感類的,就多看了一些心理學(xué)的書籍,在讀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的時候,有這樣一條我認(rèn)為是很重要的。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dá)到完全滿足的狀態(tài)。一個人欲望滿足后,另一個迅速出現(xiàn)并取代它的位置,當(dāng)這個被滿足了,又會有一個站到突出位置上來。人總是在希望者什么,這是貫穿他整個一生的特點。
也是呢,關(guān)于情感的東西我是極其敏感的,讀到一些文字,或者聽到別人說的話,我會跟一些現(xiàn)實中的案例結(jié)合,來提煉出來,匯成自己的文字。有些事情,不僅僅發(fā)生在你身上也同樣的發(fā)生在我身上,這就是現(xiàn)實吧。
我看到這里,應(yīng)該解釋了某種想象,很多人在戀愛的時候,可能了解到對方經(jīng)歷的一些苦難,而極力的對它好,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換來對方一句,沒感覺。難道真的沒有感覺么?也不是。因為感動同樣的當(dāng)下產(chǎn)生的一種感覺,但像上面的理論說的,你無限制的好,已經(jīng)滿足了它對愛索取的需求,而對你來說感覺已經(jīng)不大了。它便會去尋找下一段刺激,來滿足某種精神上的需求。
所以也就有了今天文章的題目,十分喜歡,七分愛。
喜歡一個人可以,但不要全部去付出。不要看什么一些文章愛就要付出全部,其實一個人很難付出他的全部,當(dāng)你付出的時候,必定伴有索取。所以,你那些愛,就要收斂一些了,付出的越多,可能你的索取也會越多。而一般的索取大部分是精神上的,或者精神上的認(rèn)同感,被理解,等等。
畢竟人都會有忙,有疲勞的時候。
愛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的。七分愛就是,即使你非常喜歡也不要一味的粘它。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講,她談了一個男朋友,兩年吧,但她的男友有個特點,就是管的嚴(yán)。例如跟閨蜜聚會,她對象不允許,去也可以,八點前要回家,不回家,就去接你;班級聚會就算了,這事別考慮;就是她跟她對象的姑姑出門參加宴會,也要商量,去多久,三四個小時吧,ok,三個小時一過,他就會去接她。
這樣的愛,是,男方安全感不足體現(xiàn)的應(yīng)該是,你說不愛吧,那不可能啊,管這么嚴(yán),你說愛啊,給別人造成的壓迫感又極強,使人喘不過氣來,誰能受得了?
我愛你,但我不粘你;我愛你,但我也不過多束縛你;我愛你,但只有七分,雖然是十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