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這個標題,是因為前幾天看的《世界心理學名著導讀》中一篇介紹榮格的書里提到有關的內容,私里想感受一下大佬的筆調,故把標題取得隆重了點。
那本書主要講的是現代社會人們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統稱這些問題為神經癥。書名叫《現代靈魂的自我拯救》。說到神經癥,我覺得這個詞比心理問題更像一種病。往往人們提到心理問題,總會感覺束手無策,但是如果換成神經癥,就感覺好像可以對癥下藥一般,有思路可尋。也可能因為也是最近看的這方面書比較多,所以對這個詞敏感點。
論述神經癥的內容實在太多,只能先拎出一點點內容說一說。關于靈魂,我覺得與之對應的詞是,意義。今天在路上走的時候,我在想自己到底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怎樣才能不枉此生。想了半天,發現自己并不能像商界名流一樣叱咤商界;也不能像天賦異稟的藝術家一樣恣意揮灑,我目前所擁有的和我想成為的之間,差太多太多。想到這不免有些失落。后來看到路邊花店一位很可愛的店主,在擺弄花花草草,一只只有巴掌大的小貓咪趴在花盆邊,慵懶地看著這熙熙攘攘的世界。我想到了一個詞,美好。對,我想成為一個美好的人。我希望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我希望自己可以強大而不失可愛。美好,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接近這樣狀態的詞了。
雖說這種愿望相比拯救社會,拯救地球來說顯得格局太小,但也是我比較向往且可能達到的一種狀態。之前也幻想過一夜暴富然后從此走向人生巔峰的事情,現在提到這些也只是笑笑。大概是因為看多了咸魚翻身的栗子而有些蠢蠢欲動吧。
之前一直覺得靈魂,意義之類的東西太過虛無縹緲,所以拒絕去談論這些。現在才知道,拒絕談論,只是因為對此一無所知。這里摘錄一段讓我意識到一切只是因為自己無知的文字。
“神經癥的問題在于精神的停滯和心理的貧乏,他們所需要的是能夠使他們繼續生活下去的一種體系或終極真理,這些體現或真理就是信仰,愛,希望以及理解,而它們是既不能被傳授,學習,索取;又不能被壓抑,贏得,只能通過經驗才能獲得。于是心理醫生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怎樣使病人在獲得經驗之前,得到唯有經驗才能給予他的東西。”
這段話精煉地指出了神經癥的問題所在。同時,還有一段話“阿德勒認為,人類是生活在充滿‘意義’的領域之中。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與職業、社會和性這三個主要問題有關。每個人對這三個問題作出反應時,都表現了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這段話則說出了意義更為樸實的含義。仔細想想,困擾我們最多時間的問題就是這三個,工作、社交、愛情。而我們拼命追求的,也是這三樣。心理健康的人,在這三個問題面前一般都能得到滿意的答案。而但凡對其中一個問題產生困擾,那就多半會有神經癥癥狀出現。最嚴重的就是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無法令自己滿意時,這往往也是最絕望的時候。
說到這,我不得不佩服這些心理學家,他們究其一生去思索,為世人解開藏在心底的困惑。看這本書所帶來的思想觀念的沖擊力要比刷知乎大得太多太多。而且不用質疑,這些思想都是歷經時間錘煉下來的,相比知乎現在的文章質量,那更是相差甚遠。這也是我為什么能戒掉知乎的原因,以前覺得刷知乎能學到知識,現在只覺得浪費時間。當然這和知乎文章質量下滑也有關系。
最近看書進度比較慢了,一是覺得自己心理狀況逐漸調整過來,也為那三個問題找到了一些答案和靠譜的目標,所以心態平和許多;一是忙忙忙。不過總結還是有必要寫的。以后也爭取定期更新一些所學所思所感,讓目標不至于為時間的bleach而變得縹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