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北京的房價已經瘋了。怎么個瘋法呢?一間五六十平的學區房已經被炒到近千萬。有人說,一線城市的學區房根本就不是拿來住的,是拿來炒的。別說一線,就連二線城市的學區房也從來不是拿來住,雖說趕不上北京,可杭州的重點學區房也已經飆到了七八萬一平。
中國的房價在我看來就像一位絕好的編劇,總是能催生出各種不可思議卻又無可奈何的故事。就像很久之前的郁金香一樣,普通人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得起一朵。可即使如此,依舊有不少人擠破了頭也要搶,因為也許短短一個月這玩意兒的價值就能翻個20倍。現在的我們去看這些人狂熱的態度,或許會覺得他們都是瘋子。就像未來的人們看我們,也像瘋子,演著一出鬧哄哄的劇。我們都是這出鬧劇中的演員,或哭或笑,或悲愴或狂喜,或千瘡百孔收拾行囊離開北京,或春風得意站穩腳跟繼續奮斗于一線。
前段時間華哥有一部懸疑片叫《捉迷藏》,表面上是在講偏執性精神錯亂,事實上諷刺了畸形房價下人們的畸形心態。秦海璐飾演的蘇紅為了一點一點向更上面的階層爬,一次一次又殺掉房子中的人,鳩占鵲巢,轉變身份。而這次被蘇紅看中的對象張家偉也不過是另一種鳩占鵲巢,現有的一切靠的是小時候撒的一個謊,于是從此噩夢不斷。這里的鳩和鵲不過是同一類鳥,都靠著為人不齒的手段爭得影片中那套高大上的房子。
影片說這是在講精神病?還特地在開頭就強行介紹一遍偏執性精神錯亂。何必這么委婉,精神病也來源于生活。這種心態在現在太過普遍。
現在有一種富二代叫拆遷戶,于是有為了拆遷時多分一點錢就草率結婚的,多一個人頭就多一份錢吶。
有一種分手叫你買不起房。一個好哥們剛剛被分手,女朋友火速回老家嫁了人。分手原因是他無法在杭州全款買下一套房。
還有一對結婚十幾年的夫妻,最近因為房價冷戰。不是因為買不起,而是因為女方在房價飆升前剛巧投資了一套,現在身價直線上升,被幸福沖昏了頭,張口就是一句:“老娘當初怎么選了你,就我這投資眼光選誰不行?”
生活不是比電影更好玩嗎?這些人都不是精神病,可是做出的事兒比精神病還諷刺啊。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房子成了評判兩個人能不能在一起的標準。婚戀市場里,男方的黃金條件是在市區有沒有房,女方的黃金條件是年齡是否在30以下。說白了,就是拿房子交換子宮。要是有女人不愿意換還會被認為是不識抬舉。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小A,長得跟明星也沒什么區別了,且內外兼修,海歸碩士,手上靠譜的證書一大把。世俗觀念里唯一的短板就是,她30了。于是就有一個阿姨給介紹了個對象,男方恰好我也認識。客觀來說,人品內涵修養方面是絕對不能匹配的。我知道太多男方干的那些污七糟八的事兒了,比如以愛之名談著一個,其實就是把別人當長期炮友。真是不夠坦蕩蕩。
小A當然委婉拒絕了,介紹人來了一句,“人家市區有套150平的重點學區房哦。”
聽起來好有道理,竟讓人無言以對呢。
還好我們家小A霸氣,“不好意思啊,我自己也有房。而且我談戀愛不看房,只看人。”
我在旁邊聽得就差直接跟她擊掌,贊她一句,“Hey baby,well-done!”
現在為什么女強人越來越多,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想嫁給房子。那只是一些冷冰冰的混凝土堆成的東西,卻可以綁架那么多女人。那些嫁給了房子的女人真的會幸福嗎?不見得。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寂寞比在大城市里孤身一人更可怕,叫同床異夢。
中國人已經被房子這玩意捆得太牢太牢了,不止女人,捆到連清華北大的學子都屈服于它的淫威,開始讓那么多人為他們難過。其實為北京難過的時候,也都是在為自己難過吧。我們老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可是真正做得到的有幾人。大多數的現實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未來的茍且,下一輩的茍且。
我周圍有好幾戶家庭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老家一兩百平的房子不住,跑到城市里花上百萬買下幾十平的學區房。而這些學區房往往都是陳年舊房,你甚至可以從那些木頭里聞到腐朽的味道。這樣幾十平的地方有時候要住兩個孩子,三四個大人。因為有些家庭光靠自己買不起,就兩家人合買。一住十幾年,一直到孩子讀了大學再搬回原來的大房子。出息一點的孩子能因為這個學區成為清華北大的高材生。然后呢?也許比起父母輩更慘,連兩家人合買都買不起了。
學區房成為了往上一個階層爬最普遍的路子,可是通過這條路爬上去依舊是極少數。金字塔的頂端從來都是那么大一點地方,容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回老家太正常了,為什么要悲傷。生活不會因為你學歷比別人漂亮就對你手下留情,因為和你一起往上爬的人也很努力,也有許多閃光點,只是沒有學歷那么顯而易見而已。
說到這里,感覺自己都在寫一些負能量的東西,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捆住我們的從來不是房價,而是自己。就算沒有變態的房價,也會有別的東西,階層的分化從文明開始就是存在的。從前有郁金香,現在有房子,未來還會冒出些莫名其妙東西。如果你選擇被它們壓著,那么什么東西都可以成為五指山,壓一代人不夠,還可以壓個好幾代。
之前旅游的時候就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度假的中國人往往是年輕人居多,老年人影子都見不到。而外國人中倒是有許多發了福白了發的老年人牽手同行,在夕陽下顯得特別溫馨。其實細想也不奇怪,中國的老年人還被孩子的房款房貸壓著呢,哪有心情去那些美麗的地方。而年輕人呢,現在聽到哪個年輕人說自己獨立買了房,我是非常欽佩TA的,這簡直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所以我一直跟自己父母說,千萬別想著要為我買房,別為了一套房子讓自己的晚年變得焦慮不安,在該好好享受的時候束手束腳。我一直相信的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侍。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也是公平的,它不會因為你不在重點學區而讓你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因為再不濟也還有那么多的書,這些是最廉價卻最高尚的東西。真正熱愛知識的人不會因為因為身處寒門便放棄了汲取,用不著什么地鐵丟書運動來提醒他該看書了,也不會在《朗讀者》火了以后才開始看兩首小詩。
茍不茍且從來與窮富無關,你選擇在北京生活也好,大理生活也好,如果自己的眼界就因為長居一個地方,而只看得到頭頂的一塊天,那么在哪里都是不自由的。如果你疲倦了,就去人流量最多的地方看看,比如地鐵。那里簡直是一副浮世繪,你會看到有背著LV卻依舊皺著眉的,也會看到穿著帆布鞋笑得沒心沒肺的。
最后送一段李健說的雞湯給大家:理想不是為了實現的,是為了想的。因為現實生活告訴我們,百分之九十的理想都實現不了。實現不了理想,不是你郁郁寡歡的理由,也不會成為你熱愛生活的障礙。
就像港劇里常講的那樣:做人嘛,開心最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