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中有很多的煩惱,有時候會被氣得懷疑人生,但是換個角度,換種心態,看著孩子健康快樂,一天天成長。幸福感油然而生。想記錄點什么,記錄這親子陪伴的畫面,留作珍藏。
1.整理游戲
神獸在家,家里就如同盜竊現場一般,走路都是蛇形路線。整理起來很費時間,孩子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當然也要加入進來,起碼自己的玩具書桌,衣服要自己整理歸位。說歸說,做起來很費口舌,也很苦惱。
有一天,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學來了一招,把收拾房間,整理玩具加入了游戲的元素。這招不錯,說干就干,我撕了幾個紙條,寫上需要收拾的區域,比如“書桌”“餐桌”“玩具”“書架”“衣柜”等等,我倆抓鬮,抓到哪里就收拾哪里,而且要比賽,看誰收拾的又快又干凈,玩得不亦樂乎。
突然想到之前聽過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的一本書,叫《游戲力》,講的是基于玩耍式游戲的養育方式。通過游戲和孩子交朋友,讓孩子體驗生活,探索學習。深陷煩亂的生活,有時候會顧不得這些理論,就想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管理孩子,這個自己得需要反思。
2.獨處時間和親子時間
每天我們會定出一段時間作為獨處時間和親子時間,小愛來計時,獨處時間計時開始后誰也不準打擾對方,親子時間時,我會征求孩子的意見一起做一件事情。
美好的親子時光對增進感情,增進交流,培養良好和諧的親子關系大有裨益。
而獨立享受時間的能力,對于發展獨立技能和想象力非常重要。在沒有外界的幫助下,獨自解決問題,能夠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對于全職媽媽的我,照顧孩子的同時也想自身有所發展,孩子天天無時無刻地“媽媽,媽媽……”,聽著腦袋都要炸裂了,不但學習沒有效率,還浪費時間。獨處時間里我得到了解放,短時間內高效率去完成我的學習,孩子也可以享受自己的時光。親子時間里我們一起做個科學實驗,一起做手工,一起看個小電影,都是非常美好幸福的時光。
3.學習樹
突如其來的疫情正在改變著每個家庭的生活模式,為了孩子在玩的同時也能靜下來學點東西,我把每日任務用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完成一項打一對鉤,誰完成的好給一個獎勵貼紙。
剛開始,很積極,時間一長好像疲勞了。后來我結合了學習樹理論,學習樹理論強調感覺系統、思維能力是學業能力的基礎,如果把一個人的能力比作樹的話,樹根吸取營養,負責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樹干負責層層遞進地思考;樹枝就是各種學習能力,包括閱讀、數學、寫作、口語表達等基本學業技能。
隨后,把我和孩子的每日任務形象化,化作果實,完成一個任務就結出一個果實,看誰的樹結的果實又多又甜,增加了趣味性,每天孩子都會主動去完成自己的任務,饒有興致的畫出自己的果實。
4.提升價值感
《正面管教》中提到,孩子的首要目的是獲取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價值感提升了,做事才有自信,才敢挑戰未知。
孩子的覺察能力很強,解釋能力很差。朋友家有個小老二,每次去朋友家做客,都會抱抱寶寶,逗她開心。這種行為在我閨女眼里就是不愛她了,喜歡別人家的小孩了。每次跟她解釋,你是媽媽的寶貝兒,媽媽永遠愛你。那也不行,就是不能抱,很是苦惱。
解釋再多孩子也聽不進去,不如讓她參與進來,一起照顧小寶寶,一起逗她笑,逗她樂。孩子更喜歡孩子,當小寶寶毫無掩飾的嘎嘎樂時,她很有成就感,作為姐姐,寶寶需要她,她很重要,互動中無形的提升了她的價值感。
如果你覺得管教孩子是痛苦的,那你的方式一定是錯的。讓我們一同學習,一起進步,給孩子一段最長情的陪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