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和人連接,過度給人主義,過分自制,從不求助他人,凡事靠自己完成,就會把壓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如果有癌癥的遺傳基因,壓力就很容易轉化成癌癥。---《恩寵與勇氣》
今天去亞龍灣森林公園,吊橋下來之后老公帶著孩子看風景,看有衛生間的指示牌我就把東西都交代給老公,我一路下行。原本以為很近,結果上山下山走了很遠。
我在山下等老公和孩子,想著可能一會兒就下來了,結果等了很久沒有蹤影。有點著急,因為沒有手機,選擇繼續干等。又過了一會兒,還是沒下來,有點著急,擔心走岔路、擔心老公一直原地等。
路邊一直有人經過,我卻不好意思找別人借手機。有個女的站在我旁邊等去洗手間的男伴,我心里一直在盤量,如果我張口求助,她會不會拒絕我。大概過了五分鐘之久,我“焦慮”爆棚的情況下終于張口“求助”,結果沒想到她特別爽快借給了我手機,我給老公打了電話。掛了電話后,她還安慰我說,“應該在山上等呢,你別著急,一會兒就下來了”。道謝之久各自分別,心里暖暖的。
在有想求助想法之后近十分鐘的時間內,頭腦各種念出冒出,打量著走過我身邊的每一個人,卻始終無法開口。為何開口向別人求助哪么難?因為是陌生人求助嗎,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都很難向輕易向別人求助。
在家庭生活中盡量一個人帶娃,累死累活不求助,不求助的背后是倔強的小女孩,因為求助代表我需要他們,需要是一種軟弱。
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自己解決,有時候一個計算公式,自己鉆研一半天實在搞不定才張口,不求助的背后是個驕傲的小女孩,因為求助代表自己無能,無能是一種軟弱。
在很多時候我都不求助,“逞能”的去做很多事情,“不開心”的去做很多事情,非“心甘情愿”的去做很多事情,直到實在無法承受,用發脾氣的方式去指責家人、去抱怨環境。其實倔強和驕傲背后,是一顆敏感的、怕拒絕的心,似乎被拒絕就是一件特別沒面子、特別無能、特別傷自尊的一件事情,倔強驕傲的小女孩其實是受傷的小女孩。
寫到這里想起我丹妹經常問我的一句話,“呀,那怎么辦”。是啊,要怎么辦呢。如果我們原來走的一條崎嶇的布滿溝壑的路,現在我們看到了另外一條平坦的陽光之路,兩條路擺在面前,我們要怎么做呢?看到就是療愈,看到就是成長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