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一次被霾全面攻陷。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習(xí)慣出門沒有口罩保護(hù)的日子,但其實即使戴上口罩,裝備森嚴(yán)地出門,也只是小巫見大巫,霾所到之處,無處可躲,無處可藏。看見的是一種天氣,看不見的是一種失望和恐懼。
失望和恐懼是無法用霾表測量的,因此即使是爆表的節(jié)奏,也難以被覺察。且為了以示自己的鎮(zhèn)靜,即使憤世嫉俗,也多數(shù)如霾輕輕飄過,不動聲色。
失望,動詞,喪失希望;不遂所望。《孟子·盡心上》:“達(dá)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趙岐注:“思利民之道,故民不失其望也。”《史記·高祖本紀(jì)》:“ 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 秦人大失望。” 清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秋成失望,則粒食維艱。”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的眼光時常充滿了一個年輕的婦人失望后的痛苦與怨望。”
有些媽媽痛定思痛,為了孩子和家人的健康,毅然決然選擇離開帝都,去南方?jīng)]有霧霾,準(zhǔn)確的講應(yīng)該是去霾少的地方生活。因為在中國,不僅北京,許多城市都開始有霧霾,而且越演越烈。
并不是每個媽媽都有逃離被重霾籠罩的城市,因為有太多的不舍和牽絆,如朋友、親人;工作、人脈……
人最難的是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那意味著改變、放棄、挑戰(zhàn)。其實人生中的每時每刻我們在做著選擇和決定,外因雖不起主導(dǎo)作用,但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自我價值感。
空氣中的PM2.5是威脅我們健康的兇手之一,但很多精神上、情緒上的PM2.5會慢慢吞噬我們的心智,讓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混沌,慢慢會開始質(zhì)疑身邊的環(huán)境是否健康甚至或自我否定。
自身的免疫力在此時尤為重要,去除心中之霾不是那么輕而易舉的。自身的功力和定力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我的功力尚淺,保持本色的前提下,我依舊會燦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