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周的主題是“衡量自我的五個維度”,今天是第二講“自我的疆界和力量”。
自我的力量很好理解,就是指一個人的人格中,蘊含著的力量。
自我的疆界,則是講的一個人的自我,可以伸展開的空間。自我疆界小的人,他的自我只能籠罩一個很小的地方,而自我疆界大的人,他的自我,能伸展得更寬廣。
如果從關系的角度去考量這一對維度,那么,可以這樣說:
自我的力量,指的是一個人的人格中,“我”本來就具備的力量;而自我的疆界,講的是一個人對“你”的感知和態度,這個“你”指的就是外界。
自我的疆界
如果一個人將外界感知為敵意的,那么他就會傾向于縮小自己的疆界。
用自我疆界的概念,可以去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死活不愿意去旅游。我相信有些朋友會遇到這個麻煩——現在是暑假假期,你可能興致勃勃地計劃去一個美好的地方度假,然而,你就是拉不動你的伴侶,或你的父母。
他們在生活中大多都是好人,有點封閉、被動、消極,對旅游缺乏興趣,如果你硬把他們拉到了旅游勝地,你也會發現,他們不去看風景,不去品嘗美食,不去嘗試有趣的事情,而是更喜歡在旅館里呆著,或者一直看手機,對你的計劃缺乏熱情,還時不時說些掃興的話。
這其實是因為,他們自我的疆界不夠。他們覺得,只有在自己家的地盤上,才能伸展自己的自我。他們中有的人甚至在家里,都不能伸展自己,而是讓自己和手機、書籍、報紙、網絡、股票捆在一起,他們的自我只能延伸到這兒。
至于家以外的廣闊世界,他們有敵意的感知。他們覺得外部世界是不夠友好的,他們不能在外部世界很好地做自己,這會導致,他們在不習慣的外部世界里生活都得使勁,這會讓他們很累。
雖然他們并沒有積極地去做什么,但因為一直在使勁,這份使勁就連他們自己也不能很好地覺知到,于是在陌生的世界里,他們總是很累。這樣的表現會讓積極主動的你感到非常不理解,你發現,你在奔跑,你在籌劃,你比這個被動消極的家人做了更多的事,為什么你都不累,而這個沒怎么做事的人,卻總是喊累呢?
因為,你的自我疆界更為寬廣,你到了一個新地盤,你有要占領的欲望,至少你覺得,在這個新世界里,你是能基本控制局面的,所以你不緊張,而是興奮。和新鮮事物或人建立起新的關系,都讓你感覺,你的自我變得更飽滿。
這是很重要的差異。
關于自我疆界,我知道一個經典的故事。一位老爺子,他的作息時間非常精確,你簡直可以根據他的作息,來對你的表。譬如他早上六點鐘一定會起床,晚上十點鐘一定會睡覺,每天必須要去家附近的老年人活動中心殺象棋,哪怕是兒子結婚、女兒出嫁的日子,他也不想改變,只有被老伴罵一頓才能脫離自己固有的軌道,去做一些基本調整。
他應該是一位自閉癥患者,他是四五歲的時候才開口說話的。不過老爺子的象棋功力非常高,曾進入過內蒙古前十名。本來他也進入了全國級別的大賽,但后來這個比賽取消,他就沒有機會更好地證明自己了。我象棋功力還湊合,但曾經和老爺子殺了三十多盤,我才贏了一盤,那時他剛好八十歲。
在他八十二三歲的時候,他的小女兒為了表達孝心,把他和老伴從小城市接到了大城市,因為小女兒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
沒想到,剛搬到小女兒家沒幾天,老爺子就中風了,然后身體半癱,必須躺在床上,同時也像得了老年癡呆癥一樣,不記事也不認人了。也就是說,他的身體和心理都癱瘓了。
幾個月后,老爺子的老伴,那位非常有活力的老奶奶,因為住不慣女兒家,決心回家。
然后奇跡就發生了,他們倆回家后不到一星期,老爺子的身體癱瘓和老年癡呆竟然好了,他又可以恢復像鐘表一樣的生活了。在那之后,我還和老爺子殺過象棋,那時候他應該是八十四五了,我仍然不是他對手,不過贏他的概率,大了不少。
我形成自我疆界這個概念,和這件不可思議的事關系很大。
我的理解是,老爺子的自我和他疆界內的時空,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他的房子、周圍的那些地方、包括老年人活動中心,這些空間,和他的作息時間,都成為了他自我的一部分,就像是蝸牛的殼一樣。一旦剝離了這些時空,就像是剝離掉了蝸牛的殼,這只蝸牛就癱瘓了。
可以說,老爺子的自我疆界,就只有這么大,一旦離開這個蝸牛殼,去了他的自我疆界以外的地方,他的自我,就不能正常運作了。
自閉癥患者都有這樣的問題,他們的自我,是緊密地和他們時空中的一切綁在一起的,他們不能去自我疆界外的地方,而他們自我疆界內的時空,也不能發生變化,否則他們的自我,就會停止正常運作。
這些極端的故事,可以說明,自我疆界的概念,就是這么回事。
我們接著來講一些普通的故事。
一些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的能量好像只能涵蓋到他的講桌,雖然他的聲音,你能聽得見,他說的話,你也能聽清楚,但你會聽得非常吃力,你很容易走神。
用自我疆界的概念來詮釋,就是,他們在講課的時候,自我疆界就只涵蓋了他們的講桌,不能伸展到整個課堂。
相反,有些老師只要一開口講話,好像整個教室都能被感染,這代表了他的自我疆界很開闊,所以能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
我的一些來訪者也有這個問題,和他們深入談話會發現,他們都覺得,這個空間不夠友好,大家時刻準備嘲笑他們。當然,這常常不是真的,而只是他們潛意識中的敵意。
自我的力量
自我疆界的概念比較有趣,也值得多解釋一下。至于自我力量,就是一個很直觀的概念了,都不需要更多的解釋。
但自我力量這個維度,是一個根本性指標,特別是你要識人用人的話,你需要好好考量它。
我發現,一個人的自我力量,好像是一個很難改變的東西。如果一個人有洶涌澎湃的力量,那么這股力量會一直存在。問題僅僅在于,這股力量能不能被馴服,然后被駕馭。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力量是比較弱的,那么你也很難指望,他會迸發出“洪荒之力”。
我喜歡讀各種文字,有些作者的寫作風格,會發生變化,但他們文字中的自我力量很難改變。涓涓細流的人,永遠是涓涓細流,這股細流也許是直直的、一往直前的,也許是千回百轉的,但卻成為不了大江大河。
相反,有些作者的文字,就如大江大河甚至如海洋一般的浩瀚,最初這股力道他們難以很好地掌握,以至于表達的時候會出問題,但你可以期待,隨著對這股力道的掌握越來越純熟,他們的表達會變得很不同。
用人的時候,應該把自我力量作為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力量偏弱,那么你給他太重的任務,他可能承受不住這份重量。
相反,如果一個人有很強的自我力量,而你又愿意給對方試錯的空間,那么可以期待,這個人經過各種淬煉之后,會勝任這份工作。
像傅園慧,她身上的那股像“泥石流”一樣的東西,就是她的自我力量。現在她已經是明星人物,而且你也可以預估,因為這股力量,她會有不凡的人生。
比起自我力量,自我疆界,是一個容易改變的因素。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自我疆界太過于狹窄,你想拓展它,那么,可以好好去覺知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敵意感知,也可以不斷嘗試換各種新環境,去和這些新環境中的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當你能建立起真實的良好關系時,你頭腦和潛意識中的想象的敵意關系,就被改變了。
當你有了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這樣的概念時,你會如何評估自己和他人呢?如果分數是1~5分,你會給自己打多少分?
今日得到
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關鍵內容:
第一,自我的疆界,說的是一個人的自我能伸展的空間。自我的疆界,和掌控感有很大關系。如果你感覺到,到了外部世界后,你失去了掌控感,那你就會縮小疆界。自我疆界的根本,是一個人對外部世界的敵意感知,自我疆界太小的時候,就意味著,你覺得外部世界是不友好的。
第二,自我力量的大小,似乎是一個難以改變的因素。不過這可能只是我個人的一個感知,未必對。
第三,在關系中,自我的力量是“我”的事,而自我的疆界,則取決于對“你”、也就是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如果我們想幫助孩子擁有一個寬廣的自我疆界,那就可以從和孩子建立起良好親密的關系做起,因為,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你”,是孩子面對的最初的外部世界。
武志紅
今天,我們先講到這里,明天我們講講自我的組織力,這也許是五個維度中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你有朋友跟你一樣熱愛心理學,歡迎將我們的專欄介紹給他,讓他一起升級“自我”的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