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篇關于徐靜蕾的文章---《女人的安全感從哪來?》網上關于她和蔣方舟的比對---一個是獨立自主、敢作敢為的奇女子,一個是高學歷同時內在抱有大男子主義、自己28歲就有些恐懼被挑選剩下的知識女性----老徐已經40多歲了,未婚,冷凍了自己的卵子以備自己某天想要做母親的需要,相信這些是被大家了解的。我眼中她是一個活的很明白的女人,于是找了她的兩部電影來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以及《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兩部作品都有關愛情,一部懷舊同時充滿了抑郁和決絕的風格,而另一部卻陽光許多,包括結局也是皆大歡喜的。
我想,一個人的作品多少能透視出她內在的世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雖然票房不見叫座但我看后卻能感覺到內心隱隱的疼,仿佛自己置身在那個角色之中---一次次的希望后不可避免的是絕望的來臨。她是在借這部片子表達什么嗎?這種痛苦一定是語言無法訴說的。兩部片子里所飾演的角色都是孤身一人的女子想要留在心愛的人身邊共度余生而不得。一個是不走心的男人,逢場作戲;一個是不得已的男人,責任如山。倒是《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這部片子里有段臺詞我很喜歡就是:“愛情是一鍋開水總會有涼下來的一天,希望以后無論發生什么你們都是親人和家人,而不是變成仇人。”是啊,在一起愛過的人變成仇人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而事實上,多少成婚的夫妻每天怨懟,而老徐則被網上評傳為“中國好前任”-----這需要多么豁達的心。
安全感對于女人是一個最想要卻又最難得抓住的東西,其實男人也是一樣。 只是方式不同-----男人抓事業,女人抓男人;男人抓不住了就去抓孩子、抓事業、抓美容……不知道老徐會不會打美容針? 好玩的是網上經常有文章上一篇告訴女人要做自己,下一篇就告訴你這樣的女人才最招男人喜歡……無語,當然這些文章我都看過,我承認自己也是一個安全感不高的女人,容易緊張和擔心,曾經會覺得這種擔心無法控制。
我的童年在父母的吵鬧聲中長大,后來他們離異,我被當成一個籌碼帶走。那些日子,每天不知道回家后面對的會是什么,惶恐不安?!凹摇睂ξ襾碚f不代表溫暖也不代表永恒的愛。 于是基因中好強的性格讓我決定以后靠自己來努力爭取想要的東西和改變自己的命運。長大后當我經歷到愛情,對未來的恐懼像一只無形的手牢牢的再次把我抓住,我覺得這不是我通過自己一個人的努力就能達成的結果,越努力越用力結果越糟糕。越是渴求他人理解你越難,因為沒有和你走過同一條路的人無法深刻的感同深受。所以看到這兩部片子似乎看到了老徐的過去,擁有現在的灑脫是經歷過多大的失望才能夠徹悟到這一步?當然這一切只是我自己從作品中讀到的,不一定真實,但我欣賞和欽佩她,因為從片子里讀到的隱忍和堅強,那是面對自己靈魂傷口時的勇敢。一個這樣的女人,真的很了不起。我愿以她為榜樣,從此豁達與坦蕩。
附:其實不愿也不善于評論名人,只是有感而發,如有冒犯,實屬無心,在此先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