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給孩子一個巴學園,但可以努力成為好媽媽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意間翻開《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是在前幾日的早晨。

那天,朋友正在我家小住,我一貫起得早,在鍋里熬上粥之后,不愿弄出響動吵醒她,就來到書架旁,拿出這本書,一口氣先讀了半卷。

當時為何而買這本書,大概是看了推薦語吧。這是日本歷史上銷售量最大的一本書,已被譯成了33種文字,它被譽為“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雖然如此,我仍是遲遲未翻閱。為何此時來讀?大概是因為我和我的朋友,都已懷上寶寶,我們討論起腹中的小生命,有欣喜,也有不知未來如何照顧、引導他/她的小迷茫。我在想,或許,這本書能給我一點啟發吧。

這是作者黑柳徹子的童年回憶錄,她用細膩而流暢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兒童理想國。而黑柳徹子本人也因此在繼奧黛麗?赫本之后,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第七任親善大使。聯合國官員認為:“這個人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而這個評價,確切地說更應該給予巴學園的締造者——小林宗作老師。

關于教育的真諦

《窗邊的小豆豆》記述了作者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在巴學園上學期間的一些真實而溫馨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作者特意在此書扉頁上寫著“謹以此書獻給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師”。

巴學園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學校,而這其中就藏著教育的真諦。小林校長和老師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愛來揭示這些真諦。

尊重

小林校長尊重孩子們的本性。無論是對在別人眼中的頑皮孩子還是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小林校長都一視同仁,以朋友的身份與之友好相處,對其循循善誘。所以,第一次見小豆豆,他毫無倦意地聽她一口氣說了四個小時的話。讓小豆豆十分喜歡他,因此有了下面的故事和多年之后的這本回憶錄。

他堅信: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他尊重孩子們的愛好。正是如此,巴學園特為了孩子的愛好而打造的活動和課程,新鮮又新奇,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土。在這里,有由樹木長出來的大門,有別具一格的電車教室,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更可以從自己喜歡的課程開始學習,孩子們還可以在上午完成學習,下午去散步,還能擁有自己的“樹”……

即使到了現在,放眼整個中國,也少有學校會讓學生們從自己喜歡的課程開始學習??墒?,在幾十年前,在環境并不寧靜的日本,巴學園的孩子們卻已經有了這么一方凈土,任其馳騁。每天第一節課開始時,老師就把當天要上的課程,還有每一節課所要學習的所有問題點,寫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如此,孩子們每天都從最喜歡的開始,心情愉悅,學習也自然有勁頭。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充分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個性,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式等,便于因材施教;學生也從被動學習變為了主動學習。是呀,那么多的課程和活動,孩子們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那款。

平等

“你們大家都是一樣的,無論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樣?!边@是小林校長的原則,也是教育的真諦。

高橋君是身體有缺陷,永遠再也無法長高的孩子,小林校長在他身上傾注了不少心血,開運動會時,特意適合他的項目,讓他取得好成績,樹立信心。為了消除泰明、高橋君等幾個身體上有障礙孩子的自卑心理,讓大家不穿泳衣游泳,讓孩子們懂得無論什么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他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平等的環境,讓他們消除差別心,快樂地面對生活。

他讓孩子穿最差的衣服來學校,這既是為了給他們創造一個平等的環境,也是不讓他們受制于物,隨天性玩耍。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對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超出能力范圍之內,讓孩子上貴族幼兒園,為了讓孩子能融入大家買名牌鞋子,甚至借錢買寶馬接送。孩子是得到了所謂的“平等”待遇,但父母的日子再也無法恢復正常。這樣養出來的孩子,已經變得虛榮,愛攀比了,未來難免還會有各種毛病。

豐富

盡管素質教育提倡了許多年,在我們的大部分學校,還是唯分數論,那一紙成績單,左右著孩子們的心情和未來。因此,我們誕生了一大批高考工廠,也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兒。

而小豆豆和的同學們沒有被分數捆綁,擁有讓所有孩子都羨慕的校園生活。孩子們在散步中學生物、自然知識;在寺廟里、墳墓旁鍛煉膽量;在旅行中增長見識;向農民伯伯學種田;夜晚留在學校觀察電車如何抵達;在“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中學會感恩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韻律課的放松氛圍中自由表達;甚至能在大禮堂感受一次不一樣的野營……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樣豐富的校園生活使得孩子們能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讓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這也讓他們看到了人生的多種可能,為其未來打開了一扇扇窗戶。

關于如何做媽媽?

在全書中,小豆豆的媽媽雖然著墨不算多,但也是一個無法忽視的角色。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小學一年級的小豆豆被原學校退學了,因為她出于好奇,把課桌抽屜不斷地打開又關上;出于興奮給宣傳藝人打招呼等等,這些擾得全班沒法正常上課,最終惹怒了老師。讀到此處,我在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該怎辦?我想不能按照傳統思維訓孩子一頓,但至少會好好地給她講一番道理吧。

小豆豆的媽媽并沒有這樣做,她擔心小豆豆會在心里留下自卑情結,在她長大之前都沒有告訴她這件事。她四處奔波為小豆豆尋找更合適的學校,帶她轉學還輕描淡寫地說:“我們去一個新學??纯窗??!彼斫庑《苟沟男愿?,也呵護了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童心。

對于大事,小豆豆媽媽表現非凡,對于小事兒也不含糊。她從不急于打斷小豆豆正在做的事情,只是慢慢觀察,找出答案。比如,小豆豆將媽媽給她特意買的月票卡,掛在洛基的脖子上,雖然她迷惑不解,也不會打斷或者呵斥她。

她說到做到。狗狗洛基和小豆豆玩游戲時,咬傷了小豆豆,她答應了女兒不處罰它,就強壓心痛堅決遵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她從來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小豆豆,她對于小豆豆的選擇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文中說:“媽媽從來不對小豆豆說“應該去干什么”,小豆豆如果說“我想干什么”的時候,媽媽會說“好啊”,然后并不多問什么,但她會把孩子們坐不了的手續的事情,幫助孩子做好?!?/p>

……

有了這樣的好好媽媽,小豆豆才能遇上兒童理想國巴學園,才能在童年時代就為自己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吧。所以,在后記之中,就有女高中生從少年管教所來信說:“如果我有以為像小豆豆的媽媽那樣的母親,或者遇到像小林校長那樣的老師,也許我就不會到這個地方來了?!?/p>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其作用往往大于學校老師。于我而言,雖然孩子還在腹中,有時我已在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會不會對未來的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我希望從現在開始,盡量把握住每一刻。

巴學園,是孩子們的樂園,是教育的理想國,可惜我沒有這樣的幸運遇上它,更可惜,或許等到我的孩子上學時,估計也沒有這份幸運。不過,雖然我不能給孩子一個巴學園,但也可以努力成為一個好媽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