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出生的黑柳徹子,是當代日本著名的女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社會活動家。她主持的電視節目《徹子的房間》已經超過30年,是日本著名的長青節目,至今仍深受歡迎。她出版的作品在國內國際獲獎無數,尤其以《窗邊的小豆豆》一書影響最大,并因此被聯合國任命為亞洲第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1981年自傳性質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出版后,不僅給全世界讀者帶來了無數的笑聲和感動,還為現代教育增添了生動的注腳,成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目前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了33種文字。英文版在美國出版時,獲得《紐約時報》兩個整版書評的“殊榮”,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她還被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贊美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
也許你不相信,這樣一個有成就的女性,在孩提時甚至差點因為淘氣找不到可以接收的學校——她就是那個非常特別的小豆豆。
剛上小學沒幾天,媽媽就被老師叫到學校去數落了一大通:上課時不停地把課桌打開關上、站起來走到窗邊跟路過的宣傳藝人打招呼,畫畫時畫到繪圖紙外面……。放在今天的學校里,這樣的孩子也是不受歡迎的。我們有很多詞匯來責備他們:淘氣,不守紀律,多動癥等等等等。
然而到了巴學園,小豆豆還是那個好動淘氣的小豆豆,在校長眼里卻成為了一個好孩子。即使四十多年過去了,黑柳徹子還能如此清晰生動地回憶起巴學園的生活。
巴學園只有50個學生,他們的教室是一輛改裝過的廢棄的電車。每天孩子們都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下午散步時老師會順便教一些自然、歷史和生物的知識。在學校的游泳池里,校長鼓勵孩子們光著身子游泳,因為,“如果男孩和女孩覺得對方的身體和自己的身體不一樣,是很奇怪的事情,那就不好了”,而且,“無論什么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這樣,即便是身體有障礙的孩子也不會自卑了。校長會要求媽媽每天親手給孩子做便當,飯盒里一定要帶上帶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孩子們一邊吃飯,一邊認識了什么是山上的東西,什么是海里的東西,一邊感受了大自然的饋贈和媽媽的愛。
在巴學園那段并不太長的日子,成為了黑柳徹子永不枯竭的靈感的來源。小林校長更是成為影響她一生的最重要的人之一。
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作為一個真正的教育家,小林校長給予了巴學園的孩子們最深切的愛——完全的,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理解、接納和尊重。他在這里實踐著自己對于教育的理想:不僅僅是教孩子們學習知識,而是要引領他們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純樸自然,有能力獲得幸福生活的人。
他特別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
剛上一年級的小豆豆,已經是因為不能遵守課堂紀律被退過學的“差學生”,小小的心靈里雖然對大人的事情還弄不太明白,但也對自己能不能被新學校接受有點擔心。因此,當她和媽媽走進校長的辦公室,看見一個穿著黑色舊西裝“頭發已經有些稀疏,前面的牙齒有的也脫落了,但臉上的氣色非常好。”的男人從椅子里站起來的時候,就急忙鞠了一躬,大聲問:“您是校長先生呢,還是車站的人?”
不等媽媽解釋,那個人已經笑著答道:“是校長先生啊。”
小豆豆非常開心地說:“太好了!那么,拜托了,我想到這個學校來。”
校長先生讓小豆豆坐到椅子上,然后對小豆豆的媽媽說:“下面我想和小豆豆談談,您請回吧。”這一談就談了整整四個小時。
校長告訴小豆豆,說什么都行。可以把想說的話,全部說給老師聽聽。
在小豆豆孩子氣的啰哩啰嗦,漫無邊際的說話過程中,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向前探著身體,專注地聽著。他邊聽邊笑著,點著頭,有時候還問“后來呢”?直到小豆豆真的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想說的話全都說完了,校長先生才站起來,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她的頭,說:“好了,從今天起,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了。”
這讓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因為,無論是之前,還是這以后,再也沒有一個大人這么認真地聽小豆豆說話了。她覺得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心情好極了。
小林校長非常理解孩子的心理,從來不會以大人的成見去粗暴地干涉他們的行為,而是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們心中的童真和美好。
一次小豆豆在街上遇到有人在賣一種“健康樹皮”,說是咬一口覺得苦就是身體不健康,不苦就是健康的。她特別想試一試,于是就去找校長借錢。校長問清緣由,把錢借給了她。小豆豆用買到的樹皮,給老師、同學和爸爸媽媽都試了一遍,發現他們都很健康的時候,真是開心極了。
還有一次小豆豆心愛的錢包掉到廁所里了,為了找到錢包,她找到了掏糞池的口和掏糞勺,一個人努力想把糞坑掏干。校長發現了,沒有對小豆豆說“在干什么蠢事呢”,或者“太危險了,快停下”,而是輕輕地對她說:“弄完以后,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能夠這樣信任一個小孩子,實在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氣。
他隨時隨地都會用真誠的態度鼓勵孩子。
來到巴學園以后,校長先生每次看到小豆豆,都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確實,小豆豆身上有好多優點。她對大家都很友好,當有的同學因為身體上有缺陷,被別的學校的孩子欺負時,即便他們人多勢眾,小豆豆也要拼命地保護朋友,哪怕自己被弄哭也不在乎。遇到受傷的動物,小豆豆會不顧一切地照顧它們。
但同時,小豆豆也有不少缺點。比如說經常不守紀律,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早晨開會的時候玩頭發給大家看,值日的時候把電車教室地板上的蓋子掀起來扔垃圾。還常常因為好奇和沖動讓自己陷入尷尬,給校長帶來麻煩。一次午休的時候,小豆豆在校園后面的路上溜達,看到路上鋪著一張報紙,就興奮地從遠處彈跳起來,飛快地跑上去,跳到報紙上。結果,那是清掃的人移開了廁所掏口的蓋子,為了遮住臭味,才蓋上報紙的。于是小豆豆“撲通”一聲掉進了廁所里,一直陷到胸口處……。校長夫人只好幫她換衣服,收拾干凈。
剛進巴學園的時候,諸如此類的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但是,校長先生絕對不會因此把小豆豆的爸爸媽媽請到學校來。無論誰犯了錯誤,校長先生總會耐心地聽每一個孩子的解釋。即便孩子們找的是借口,先生也會認真地聽下去。當的確是“孩子做錯了”,而且,“孩子自己也知道錯了”的時候,先生會說:“請為這件事道歉。”
也許,正是因為小豆豆經常犯錯誤,所以校長先生才每當有機會,就對她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其實是在告訴她:雖然別人覺得你有好多地方不像一個好孩子,但是,你‘真正’的性格并不壞,有好多好的地方,老師理解你。
當時的小豆豆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先生話中真正的含義,但在她的心中,也因此獲得了“我是一個好孩子”的信念。或許正是這句寶貴的話,使小豆豆一直充滿自信。
孩子們有什么不足之處,那一定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
能夠把小豆豆這樣的孩子培育成為“黑柳徹子”的媽媽也很不一般。讀過《窗邊的小豆豆》的人一定也會這樣想。
黑柳徹子的母親原名門山朝,生于1910年,逝于2006年,曾于東洋音樂學院學習聲樂,后與小提琴家黑柳守綱結婚,婚后改名黑柳朝。
在《窗邊的小豆豆》中,媽媽的形象若隱若現,不像小林校長那么突出。但是,若仔細體味,你就會發現,小豆豆的天真爛漫如果離開了一個能夠理解、接納、盡心呵護的好媽媽,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當班主任把小豆豆的媽媽請到學校,歷數小豆豆在課堂上的“不軌”之后,小豆豆媽媽沒有為自己的孩子辯護而去指責老師,也沒有低聲下氣懇求老師再給一次機會,更沒有痛打小豆豆一頓……,她選擇了比較困難的辦法:“再找一所學校,把小豆豆轉過去。”她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是這樣的環境不適合她。
當好不容易找到這樣的學校之后,她沒有告訴小豆豆退學的事。媽媽認為:“即使和小豆豆說了,她恐怕也不會理解自己哪里做錯了吧。而且,小豆豆因為退學這件事,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結,那就不好了。”媽媽只是告訴小豆豆:“聽說那個學校不錯呢!”她首先想到的,是小豆豆的感受。
兩個人談話的時候她不會打斷小豆豆的話,總是簡單地問:“怎么了?”“為什么這么說呢?”,給小豆豆空間,讓小豆豆說出自己的理由。她不是依據自己的猜測去和小豆豆說話,處處擺出家長高高在上的權威,她一定要先弄明白孩子的意圖后,再說話。所以,不該問的話,她沒問;不該說的話,她沒說。
媽媽從來不對小豆豆說“應該去干什么”。當看到小豆豆竟然把自己剛才特意掛在她脖子上的月票,掛到了狗的脖子上的時候,雖然驚訝得差點跳了起來,“但卻沒有做聲,打算看小豆豆做些什么。”也沒有提醒小豆豆記著把月票從狗脖子上取下來。她讓孩子自主地做這些事情,而不是用大人的意志支配她。
她處處替孩子著想。當小豆豆歡天喜地地告訴媽媽要帶睡衣和毛毯去露營的時候,媽媽想到的是:“能讓小豆豆見見這種事情的機會非常少,還是讓她去看一看為好。”而不是擔心出問題,怕麻煩。
她特別有愛心。請木匠師傅給小豆豆的小雞做帶有食槽的特別的盒子,里面裝上電燈泡給小雞取暖。當小豆豆和狗玩耍被狗咬傷了耳朵后,媽媽遵守承諾“不怪洛基”,用眼神制止了小豆豆爸爸訓誡洛基。當朝鮮小男孩正南沖小豆豆憎恨地喊:“朝——鮮——人!”的時候,媽媽眼里充滿了憐憫的淚水,她為正南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感到可憐,告訴小豆豆“他一定以為‘朝鮮人’是罵人話。平時別人叫他是‘朝鮮人’,他也想這么叫你……”。
媽媽一直溫和的,平靜地站在小豆豆的背后,保護她、支持她,讓她簡單自然地長大。她的愛是那么無私、那么單純,就像陽光一樣,沒有任何功利心地照耀著。而領受了陽光的孩子,自然會以健康的成長給予媽媽最美好的報答。
在這里分享幾句黑柳朝關于教育的話:
“想到我們做父母的有諸多缺點,孩子們卻能健康成長到現在這樣,我從心底感激他們。”
“孩子們小的時候,如果有什么不足之處,那一定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
“別人說什么就讓他們說吧。你的心靈很美,而且性格溫柔,是個好孩子……媽媽看到你最近外表就像心靈一樣,越來越美了。”
“徹子在學校里惹了很多麻煩,每次我都會被老師叫到學校去,受一通警告。不過,受到警告的我倒是在想:我的孩子就是這樣,這種表現已經算好的了,孩子要是不活潑,那可就難辦了!”
“我最討厭把孩子訓哭了,所以,從徹子小時候開始,我一次也沒有大發雷霆,、歇斯底里地訓過孩子。不管多小的事,我們都會一起高興、一起憤怒,美好的東西我們會一起欣賞和感激,不管有多少好吃的東西,我們都會分享、一起品嘗。”
“停電的時候,要是光抱怨又冷又黑,那樣多沒趣啊,如果想著自己是在野營,感覺就不一樣了。”
“人們都說幸福是自己創造的,一點不錯啊。一個人悶坐在家里,幸福可不會自己跑過來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