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雁字訣
4月8日晚,得到APP中,羅振宇(羅胖)主持的《長談》節目,與錘子科技掌門人羅永浩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長談節目。節目起這個名字,真的是相當的貼切,因為是一個長達9個小時之最的訪談錄。
其實最初關注到這個節目,并不是我對羅永浩這個人有多么的關注,還真是這個“9個小時”讓我起了這個好奇心。什么訪談能夠9個小時?羅胖采訪9個小時的人會是個怎樣的人?是否訪談就只是他的創業歷程,對我的生活會有什么幫助呢?......
帶著這種好奇,于是我這個既非羅掌門的粉絲,又不是創業先鋒的人,去聽了這次長談直播(因時間太長,此節目會連續3日直播)。而訪談中的一句話“你對別人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照耀”,讓我對這第一天的訪談印象深刻,因為我的人生需要這樣的正解。
真的是很另類,一般訪談或者電視節目會做的比較短,提取精華,因為在這個吃快餐講究快節奏的時代,時間是很寶貴的。很多人都在刻意總結簡化一些心得,包括文章,都是以大量干貨的形式出現。而他卻用9個小時,200個問題,8大關系,來去深挖,剖析一個特殊的創業樣本。
聽了第一天之后,我慢慢了解到其用意,其實人們尤其針對想要創業的人來說,很多時候缺的并不是一些大家都明白的理論方法,更多的應該是思想上的轉變,理念上的傳遞,或者是一種思維上的突破,而這個節目就是想通過這種深挖,甚至360°的全方位溝通,來呈現一個真實的樣本,來解答一些創業者的所有疑問。
● 創業先鋒是新時代的哥倫布
一些訪談節目因為他的采訪手法,想要引起觀眾的興趣,所以總想深挖一些八卦,內幕,總認為有些過程中必定隱藏者一些不可告人之事,可是這有什么意義呢,我們不是更應該關注其當下創業的過程嗎?!(八卦娛樂節目排除在外)
訪談一開始的序言,先以我們社會上對羅永浩固有的標簽印象來發問,問問他自己的看法,還原一個真實的羅永浩。“網紅”,“彪悍”,“工匠精神”,“情懷”.......其實這些也正是我自己對他僅有的認知。當其談論到,因為一些固有的標簽,在最初與他人的溝通合作時,總是會出現一些尷尬,讓人哭笑不得的場景。
這些很多都源于一些媒體人對其的誤讀,很多只是反映了他人生或者性格的一部分。比如最早之前成為網紅,是因為在新東方講課,生動有趣,并且彪悍的視頻課程,他認為其實大家忽略了,在這之前的授課,他對自己學生所一貫傳遞的學習理念,而只是把“彪悍”這一種方面呈現出來,并且被標簽化。
而問到他對這些標簽的看法時,他雖然無奈,但是也表達了一種觀念:這些標簽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它會一直跟著你走。
其實我很欣賞羅胖在解讀中說到的,其實對這個時代來說,這些創業先鋒,就是新時代的哥倫布,他們是我們這些沒有去創業的人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是他們帶領和呈現了那些未知的領域,那么我們去關注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還有必要嗎。
● ?做事,就是要把你所有的資源,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個點,一個事情上。 ?
羅胖認為一個人怎么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其跟周邊的關系,于是他采用一種灰箱研究法,針對羅掌門這5年的創業經歷,探究其周邊關系來進行采訪,也就是他想用節目中提到的八大關系來研讀深挖羅永浩。
注:本著我自己無知而又好學的精神,我查了一下什么是灰箱研究法:
在人類認識世界、從事科學研究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一些我們所要認識或控制的客體,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其內部的結構一時不能夠(不允許或不容易,被我們直接觀測到,仿佛是一個既不透明且又密封的箱(盒)子,其復雜的結構和神妙的機理,珍藏其中,人們無法從外部或無法打開來直接探察其內部的奧秘。比如......吧啦吧啦,又稱為黑箱,很早以前,人們為了研究黑箱這類認識對象,就不自覺地采取了現今被稱為“黑箱方法”的一些基本原則:不打開黑箱,而是利用外部觀測,考察對象與周圍環境的相互聯系來了解黑箱的特征和功能,猜測其內部構造和機理。
這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感興趣的童鞋們可以自己研究下哈!
首先呢,第一章采訪的是,和創業的關系。這里羅胖問到其固有的性格問題,脾氣暴躁,羅掌門也提到其實在創業之前,很多朋友是不贊成不支持他的,除了本身性格上的因素,還有很多資源等短板的問題,甚至很多媒體上也說,一個說相聲的來掙科技的錢。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了半年多,但是他的一個朋友,當聽說他的想法的時候,卻直接說,你一定行,我支持你干,還有他的妻子,也是完全無條件毫無理由的絕對支持。
羅胖也問到,如果沒有人鼓勵,你會怎么樣呢?“手機這件事情不一樣,是我認準的事情 ”,這是他的回答。
對于他來說,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其實對這件事并沒有影響。一件事情不做便罷,要做就傾其所有,做到最好。有不少人會向他咨詢創業的問題,總是會問適合不適合,能不能行。在他看來,人要下定決心去創業有兩種情況:一種創業是為了賺錢有前途,還有一種是為了夢想,是否成功都不要緊。
他其實在后面的訪談中,一直強調理想主義,甚至主持人羅胖,在隱晦的問及,如果有一天你要把這個掌舵者的位置交給其他人,你需要囑咐的絕對不能變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理想主義這些東西不能變 ”。而什么是他的理想主義呢?“企業來到世間是為了創造價值 ,不一定全部是單純的追求利潤。“,“企業盈利之后也是要有理想主義的 ”,“我希望產業的成功是因為產品,但是現實中很多不是這樣的 ”......
他做這些的所有出發點,都是為了他所想要奮斗的事情而努力,到處找錢,找人,找方向,創業初期也做了很多自己非常不擅長的事情,調動自己的所有資源去做這一件事情,一件他“認準”的不想放棄的事情。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羅胖問及創業這么多年,哪些是其最初完全沒有想到的時候,羅掌門對自己以及自己所掌握資源的分析,尤為的深入和透徹。從其自身優勢分析,marketing等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工業設計的專業背景,以及自己的短板分析,包括過程中對工程難度的預估不足等等,讓你覺得他能成功確實是有原因的。我覺得那段采訪,羅掌門講的非常好,對想要創業的人來說真的是很有價值的參考。(創業的小伙伴們可以去圍觀 )
● ?一旦做了決斷就要認定這個決定。?
當公司發展到某一階段的時候,可能前期適合的人,到后期就變得不那么適合了,這個時候企業需要淘汰掉一部分人,補充新的更適合的人進來。
其實這個以往看電視看新聞沒覺得什么,但是當從羅掌門的嘴里形容出來的時候,真的有種濃濃的傷感和殘酷的感覺。淘汰掉的并不是說不優秀,而是不適合。所以當做這個決定的時候,羅總非常的猶豫和痛苦,但是最后一旦做了這個決定,也就認定了這件事。他自己也談到,可能某個時候當初的合伙人或者自己無法再勝任這個位置的時候,也都需要讓出。
在后面的各種決策中,他都有很多猶豫不決的時候,但也正是這些猶豫不決和失敗的東西,才讓他學到了很多,這才是最珍貴的。
● ?你對別人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照耀。 ?
羅掌門在談及整個創業過程中,也提到,“一定不要補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他本身脾氣不是很好,在原先的一個創業團體里,某一時期對自己的這個脾氣非常苦惱,就去學習了各種情緒管理包括如何跟人溝通,然后就去按照書上面說的去做,“面帶微笑 ”“和藹可親 ”的對待自己的手下。結果,以前手下見他只是緊張,改了之后,就變成毛骨悚然了......當時講到這里的時候,感覺好有畫面感,我不厚道的笑了,哈哈。
直到去跟一位比較牛的朋友咨詢,才意識到,其實你本身的一些固有的問題,肯定是不好的,但是這對經營企業并沒有質的影響,你可以去調整,但是不要強求或花過多的精力,去做你自己并不擅長的事情,而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你擅長的地方。
在整個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有三件事對他一直都非常重要,就是找錢,找人,找方向。而在整個企業發展的初期,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合伙人。
他的很多合作伙伴,其實跟他的性格做事風格都不一樣,但是這個人在某個方面很強,很專業,那么就交給這個人去做,來彌補自己的短板。有些合作伙伴就是他最初的支持者,不管這件事情是否正確,他們就是無條件的支持,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和信心。其實對于現在這個信息這么復雜,社會變化這么快的時代,想想真的很難說清楚,什么決定是錯的什么是對的(主指創業想法這類),就是需要去嘗試。
這些社會上的成功者,他們除了是一個開拓者以外,還起到了一個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社會上更多的人。我們也許做不了像喬布斯,馬云這樣,成為一個科技一個時代的先鋒者;也許也做不了成功的創業人,成為一個領域一個社會的引領者。但是我們能夠對自己身邊的人,產生一種正向的能量,無條件的支持,不斷的鼓勵......我們也能用自己的力量去照耀身邊的人,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溫暖,而不是像個吃瓜群眾一樣看熱鬧,或者“以我人生經驗”這事成不了的“經驗說”,甚至別人失敗受挫時的冷嘲熱諷,自鳴得意 ......
一個人心中既有天使也有惡魔,二者打架,誰能贏呢?就看你喂養的是哪一個!!
像羅掌門這樣,還有其他的創業者們,能有志同道合,如天神相助般的合伙人,我想并不是等到創業開始了才去到處尋找。這一定是在創業前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人際關系,人力資源。能結識到那么多能人異士,首先,你自己一定是個學習型的人。
要適應未來的社會,我想我們應該要像他們一樣,不斷的去行動,為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各種嘗試,不管我們是否想要去創業,我想就像羅胖說的,我們要做一個“好奇多事”的人,多向別人學習請教,多去認識結交形形色色的人,同時用自己的力量做一個能夠照耀別人,給他人帶來溫暖的人。
PS:繼續關注長談節目,大家快來一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