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那一夜,又下起了雨。一位四十歲的中年男人,獨自憑欄,思緒萬千,他心中又忍不住想起了一個人,想起了那些往事。失眠的雨夜,寫下了這段沒有格律羈絆的詩句,用最直白樸實的語言,抒發了他心中那份真摯的想念。
他,一位唐代詩人,白居易(772年-846年)
她,是白居易在符離時青梅竹馬的戀人,湘靈。
她很美麗溫柔,聲音動聽。
《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朝夕相處,情愫暗生。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相思情苦,別后無期
《寄湘靈》
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后西樓上,應憑欄桿獨自愁。
《寒閨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懶未能。
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
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長相思》
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坼花心開。
思君春日遲,一夜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
蔓短枝苦高,縈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
《潛別離》
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舂斷連理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唯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后期。
-詩里故事
白居易11歲的時候,其父親舉家搬遷,逃避家鄉的戰亂,隨母將家遷至父親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離。白居易在符離遇見了一位比他小4歲的鄰居女子——湘靈。她長得活潑可愛,還懂點音律,他們成了朝夕不離、青梅竹馬的玩伴。到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時,情竇初開的年紀,兩人自然而然地相戀了。
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歲的時候,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離開符離去江南叔父處,去考取功名。離別是痛苦的,離別后的這對戀人彼此深深地想念著對方。
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歲考上進士,候任的時候,回到符離住了大半年,他懇切向母親要求與湘靈結婚,但被封建觀念極重的母親拒絕了。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在長安作了校書郎,需將家遷至長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親允許他和湘靈結婚,但他母親還是拒絕了,且在全家遷離時,不讓他們見面,他們的婚姻無望了,他們深厚的愛情從此埋藏在彼此心里。
元和三年,白居易37歲時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 。他將絕望的愛和對湘靈的感情寫進了千古名篇《長恨歌》中,表達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悲痛。直到元和七年還寫詩思念湘靈,寫下了《夜雨》、《感鏡》等詩作。
元和十年,白居易蒙冤被貶江州途中,和楊夫人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寫下了題為《逢舊》的詩。這時白居易已經44歲,湘靈也40歲了但未結婚。這首詩里白居易繼《長恨歌》后再次用了恨字,此恨與《長恨歌》的恨應當是有關系的。
直到白居易53歲的時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滿回洛京途中,發現湘靈已不知去向的時候,才將這段長達35年之久的愛戀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