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文字小白,喜歡碼字。雖然水平不太高,但好在能堅持,個人微信公眾號也在兩個多月后就順利開通了原創。有朋友希望我能夠將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分享一下,我也就將盡我所能,將我所知所感就此寫下,希望能與其他文字愛好者共勉。
全文大綱:
一、我是如何開始的
二、不想寫怎么辦
三、沒得寫怎么辦
四、如何能長期有得寫并持續進步
三、沒得寫怎么辦
“沒得寫”是每個寫作者都會遇到的難題,也常常使我絞盡腦汁,但思路不會憑空而來,總要持續地寫、不斷地寫,才能逐漸從“沒得寫”到“有得寫”。這里有幾個經驗之談,與大家共享。
1、與人交流,抓住自身靈感
寫作最怕宅在家里大腦空空,必須要想辦法刺激自己的大腦。對我來說,與人交流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朋友、家人、未曾見面的網友,都是非常好的聊天對象。很多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東西,我們自己本身是無意識的,而與人交流時,我們就不得不把這些模糊的想法轉化為對方聽得懂的文字,并不斷具體化,這樣,我們就抓住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靈感。我有幾篇文章,就是與人聊天聊出來的。
2、看熱點新聞,提出自己的觀點
除了與人交流外,在如今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每隔幾天都會有一條新聞刷屏,大家議論紛紛,針對這個熱點從某一角度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只要理清層次就是一篇文章,如果見解再獨到些,那就能成為一篇吸引人眼球的好文章了。
3、隨時記錄自己的靈感
靈感是轉瞬即逝的東西,如果突然間有了什么想法,一定要隨時記錄下來,哪怕只是記幾個關鍵詞,等到有時間的時候,再慢慢整理自己的思緒。
我本人經常使用的記錄類APP有兩個:文字類的“有道云筆記”以及語音類的“語記”。一般在公眾場合,我會用“有道云”;在安靜、網絡暢通的地方則使用“語記”,對著話筒說會自動轉為文字,并且普通話識別相當不錯。
此外如果內容不多,思維導圖軟件也可以幫助你比較方便地整理文章層次。
4、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
這里有兩層意義:適合自己的寫作類型,以及自己喜歡的寫作方式。
適合的類型很好理解,你是擅長寫干貨類、還是散文類、還是小說類?擅長哪個就專攻哪個。當然對于我們初期寫手來說,考慮這個問題為時尚早,更重要的是寫!不管寫什么,先寫再說。
喜歡的方式可就多了,包括你寫作的時間、地點、環境等。我本人習慣晚上在安靜的環境中寫文,因為白天的生活能夠提供給我靈感。也有人喜歡早上一睜眼就開始寫,想到什么寫什么,這樣大腦和情緒都比較干凈,同時這個時間段通常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
這個問題在《成為作家》這本書中有具體闡述,這本書算是寫作者的入門級指導叢書,推薦大家去看一看。
四、如何能長期有的寫并持續進步
如果說前面說的都是小技巧、不能長久的話,這里要涉及的就是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法了——即必須要持續不斷地輸入新知。
寫作來源于生活。一方面我們要細心感悟生活,一方面我們也要堅持不斷地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長期有的寫,并且隨著積累的增多會寫得越來越好。那么,學什么呢?學什么都好。
理論指導類叢書可以教給我們學習的方法,不斷提高我們的效率;小說類可以幫助我們豐富詞句、感受語言的韻律;哲學類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歷史類可以拓寬我們的思維和眼界。總之,只要肯讀,就沒有用不到的。
但最好能夠形成套路地讀,圍繞一個主題連續讀幾本書,會比東一本西一本地讀效果更好。
還要注意的是,讀書要讀經典,至少要看一看豆瓣評分,那些靠營銷起來,根本沒什么內容的,還是算了吧,還不夠耽誤時間的。
而提到持續的進步,除了不間斷地讀書與寫作外,時不常的也要停下來審視自己的文章,與優秀文章進行比較,主動發現自己的不足并進行有意識地改進,這樣成長得會更快一些。
最后要提到的一點是,千萬不要陷入完美主義者誤區,這是許多人都會犯的錯誤,即總想寫出一篇完美無瑕的文章來,并會為此作大量的準備:讀指導類書、讀資料書等等,會訂下一系列的計劃,于是在這一系列事項中,動筆的時間被無限拖延,最終一篇文章就拖沒了。
一定要記得,哪怕是一篇明知會問題多多的文章,立即寫下來也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沒有之一。要記得,不行動,然并卵。
,? ????I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