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總有這么幾天,思想消沉,總覺得現實和夢想差的太遠。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趁著40歲以前,去外面再闖一闖。
也許,是安穩工作的時間太久,每每有走出去的念頭。相繼而來的:是對自己的懷疑,自己是不是還有能力、熱情,去接受從零開始的挑戰?是對現實的妥協,放棄現在的一切,是不是有這個勇氣?
2010年畢業時,來到異鄉。一人,一皮箱,就跑了出來,銀行卡就1800元錢。資金肯定是不夠的,結果第一個月工資基本還帳了。那時的自己,青春、懵懂、無知,條件雖不好,和年紀相仿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也樂得其所。
投入工作后,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經驗,把前輩的每一句話都當作雞血,激勵著自己,干著任何四肢健全的人,都能夠干的體力活。現在,挺佩服當時的自己,激情無限;挺懷念當年的歲月,不用考慮生活壓力,吃飽喝足,別無他求;挺留戀當時的年紀,無須考慮人際間的黑白明暗......
三十而立,成家、立業、車、房,各項指標完成后,落入反復的日常工作中。三十的年歲,能夠看到四十的模樣,繼續這樣的循環往復下去。不甘心涌上心頭,隨之而來,工作中的恍惚,生活中的無精打采,占據了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焦慮接踵而至,容貌憔悴。
自己在埋怨土地貧瘠的土地上,任憑風吹日曬,日漸枯槁。晴空一霹靂,泥水中看到自己形容狼狽。
不如自己在整理貧瘠土地的同時,另辟田地,精心料理。不期待天上掉餡餅,即使掉了,期望不要砸到我,一來腦袋危險,二來坐吃山空,對自己未必就是好的。找準一塊土地,即使只有一平米,慢慢開墾,施以精心料理,擴大面積固然是好,倘若不能擴大,就保證這一平米的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