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時候,無論和父母生活還是和祖輩生活,總少不了爭吵的環境,且都是家中的男性掀起爭吵,常不為什么事情,一言不合即開始大聲爭執,聲音如雷、眼神兇狠,儼然已不是家的氛圍。
那時的我,對家中的男性已可用“痛恨”二字來形容心中的感受,但又深深地體會了無力感,沒有什么辦法去改變。
雖然年紀尚小,但我已在內心中替家中的女性深感悲哀,哀傷她們的命運為何是如此的凄苦,遇上如此的男人卻因為家庭而無法去掙脫只能忍受,隱隱地認識到老天很多時候不一定對人是公平的。
在這樣的家庭中,沒有什么公平可言,因為有一方就是不講理,就是欺負人,而另一方只能徒增氣惱,無處可以求得公平之理。
我那時甚至想過,假如分開兩方,不在一起生活,那么天下肯定太平,我以至于在腦中都幻想著那樣的童話般生活。
那時,我在心中還想著早日獨立,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世界,遠離這種令我百般痛苦的環境,并且暗下決心不要做不講理和反復無常之人。
02
直到多年以后開始真的有些獨立了,我有了一點經濟基礎,不再生活在我幼時所討厭的環境中,面對的是全新的環境,從一個人生活到兩個人生活,從學校到社會,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每個階段。
一個人生活時遇到挫折,我便感到無盡的孤獨與痛苦感,對待挫折我感到有些難以應對的害怕,雖然我知道我可以度過,卻仍然很害怕,情緒也會低落、壓抑,進入一個人的困境,常難以自拔。
而這種自我的困境在他人,甚至是自己的家人看來都是難以理解的,找不到什么原因也無法從什么地方去幫助。
待到兩個人生活時,時間久了,自我的困境又開始將兩個人的關系帶入困境,自我的反應常是另一方所無法正常理解的,所以也就生出了更多的矛盾。
其實,所有的道理都懂都很明白,甚至都提前在腦中想了很久,可是,在實際的生活關系中,道理總被拋諸腦后而由情緒占據了絕對優勢,自我的認知被打敗的一敗涂地。
03
為什么我變成了自己無比討厭的人?
遺傳基因嗎?我無法改變嗎?
可能有一部分,但我想更多的是因為環境的深入骨髓之力量。
倒不是因為壞榜樣的力量,讓我不斷仿照曾經他們的行為來對待他人,因為我知道我絕不會學他們,我很討厭做那樣的人。
也許,幼小的心靈在環境長期作用下已有些變態、畸形,那時年幼的我越發痛恨這樣的環境,便越希望可以掌控痛恨的人掌控環境,以至于長大后總希望掌控身邊的一切,假如發現失控,便會表現出常人不太容易理解的情緒反應。
繼而,如果自己希望掌控的人對自己批評,自己便會反應更加激烈,以確保自己可以絕對性地在這件事上獲得絕對的掌控權。
人的一生,尤其是小時候,缺少了什么,總是窮盡一生去尋求補償,有些補償是正確的方式,但有些補償方式卻是千錯萬錯。
自己希望掌控別人和環境的時候,我們用沖動去行動,以至于常忘記了尊重他人以及給別人自由選擇權,希望掌控一切的想法本就是錯誤的。
而糾正這個錯誤的想法卻并沒有那么容易,需要在每一件小事上去與自我斗爭,控制自我的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