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朋友跟我說做我同事壓力太大,因為幾乎每天我都在按著自己的計劃做事,感覺一點點松懈都是在浪費時間。
其實生活哪有什么是浪費時間,任何一種時間的流逝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打開電腦寫些什么之前,我也喜歡把微博從頭到尾刷一遍,偶爾也會緊追一部劇舍不得睡,只是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虛度的方式不同,感受也不同。
也許做了沒有成效的事在他人眼里看來是虛度,但對自己而言也許是情緒發泄的一種方式,它能讓你在下一刻擁有好心情和好狀態,這樣的虛度何樂為不為呢?
有些松懈不過只是我們沒有把某些事列在自己的計劃之內,于是不按照計劃行走的瑣碎往往被自己主觀意識里認為是虛度。
如果某個時刻你想讓自己有所收獲,那么自然就會列出許多計劃,讓自己的時間跟著自己的計劃在走,這樣的行動是可以被看見的,于是每走一步都會被稱之為成長,大概成長也有一種眼見為實的意味吧。
于是在這樣自我感知的存在下,人們開始約束自己的一些行為,不斷讓自己朝著既定的計劃行走。
每天下班回來可以肆無忌憚吃喝拉撒,約會彈吉他的生活當然愜意,但是當你過久了這樣的生活,再回過頭就會發現生活已經沒有了新的發現,于是便開始作死的嘗試新的東西。
比如開始準備讀一本書了,讀書的第一天,不適應,看完第一頁就想睡覺,讀書第二天看完第一章就睡著了,第三天跑去看了一會兒最近更新的綜藝節目,最后我們的生活又在周而復始的輪回,沒有明朗軌跡的光陰被當做虛度。
人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生更是應該往前走,我們如果一直在原地轉圈,等到風景都看遍,還有什么好留戀。
試想我們開始看一本書了,第一天看了一頁,第二天看了十頁,第三天很想瞌睡,但是最終堅持看了十一頁,第四天……
終于你還是看完了一本書,于是你開始讀起了第二本書,開始寫讀后感,開始去書中提到的地方旅行,開始像書中人那樣開啟了自己新的思維,無論前進還是后退,終于擁有了看不完的風景。
也許這樣的生活會看起來很累,畢竟你在不斷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在不斷突破自己,也在不斷發現新的東西,這樣的開始總是不那么好受,不然又怎么會堅持下來的總是少數。
請始終堅信成長是被迫的,如果不逼自己,那么當你看到自己的生活大部分都是虛度時,你應該欣然接受。
當你開始因為虛度而懊惱,因為虛度而焦慮,甚至因為虛度開始抵觸這樣的自己時,你都要知道這就是不按照計劃做事必經的結局。
虛度的光陰也會美好,過多的虛度就真成了浪費,沒有人想要不斷逼迫自己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但成長終究是被迫的。
不去適應自己的不適應,如何看遍更多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