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個有趣的現象,全家人都分不清拼音的n和l。孩子臨近期末,在復習時做試卷,總是有錯誤,仔細一瞧,大部分是由于拼音中的n和l扣的分。
每次給她檢查,我們都要翻語文書,要不然也弄不清是對是錯。雖然每次錯后,都認真抄寫復習了,可效果還是不理想。思來想去,孩子的自信不能被n和l坑了,得找個辦法破解。
昨天孩子放學回家,和孩子商量我想的辦法,她表示愿意一試。
整個過程,我指導并旁觀,孩子自己動手。
第一步,孩子將這學期所學的生字拼音中n和l開頭的字找出來,n開頭的寫在一邊,l開頭的寫在另一邊。經統計,n開頭的11個字,l開頭的22個字,共33個字。孩子告訴我,就是這33個字,讓她總是不能得滿分,我笑著告訴她,不要怕,馬上你就能記住它們了。
第二步,畫草圖。中心圖讓孩子自己設計,只要與所表達的內容相符就可以。N的主圖,孩子用n畫了個太陽表情,除了圓,全部由n組成。L的主圖,用的五角星,里面全是l。然后讓孩子觀察,這些字可以按什么方法分類。孩子用拼音字母的個數分類,并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分類。
第三步,記憶。為了記住每個字和拼音,要找方法記住它們。在我的提示下,n開頭的,孩子在每個字旁邊配上了相符的畫,“泥”字配的一坨泥巴,“你”字畫的小姑娘,“奶”字畫的奶瓶,“腦”字畫的電腦等。畫完后,孩子開心極了,告訴我,不看圖,她也能知道這11個字是什么。嘿嘿,圖像記憶發揮了作用。l開頭的,由于字稍多,我提示可以換一種方法。2個字母的,我做了個示范,把10個字編成了一句話,即“呂麗和李利拉著狐貍和小鹿,吃了一粒糖,快快樂樂去理發”。孩子笑得前府后仰,問我小鹿有沒有頭發呀,還理發……。3、4個字母組成的,她自己試了試,編成了“勞動后,林老師帶我們去吃留(榴)連(蓮)撈,下雨了,水滴落下來,嘩啦啦流到了河里”和“大灰狼亂七八糟的練習和朗讀”。
第四步,畫正圖。孩子重新畫正圖,涂好色,這也是一次強化記憶。
第五步,內化。將圖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是不看圖,想字。孩子閉上眼睛,自己嘗試節一下,還不錯,基本記住。
最后,我把這33個字穿插寫出來,讓她注音,她很快就完成了。
由于是第一次用這種方法,所以先打了草稿,畫了草圖,費了些時間。過后,我問孩子這時間花得值不值,她說值得,因為她再不怕書上的n和l了。
這個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弄清楚這本語文書上的,不能一下分清所有的。作為媽媽,我到現在也沒辦法分清,如果您有好的方法,歡迎留言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