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雪地飛狐
讀完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有太深的感慨,覺得自己以往對這個世界、對人性的理解太過于膚淺了,或者說曾經的自己因為太膚淺反而自以為是了。
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一生在作家的筆下像河水一樣緩緩往前流動,而我的情緒卻時不時像被颶風掀起的海浪一樣。在證券公司工作收入穩定可觀的斯特里克蘭毫無征兆地突然拋棄高貴優雅的妻子和一雙可愛的兒女去了遙遠的巴黎。妻子百思不得其解,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丈夫肯定有外遇與那個女人密謀私奔了。而且她似乎后知后覺地找到許多跡象可以印證。這太令人好奇了!一向是感情很好日子安穩的夫妻,丈夫為什么要突然決絕地離家出走?
小說中的“我”受斯特里克蘭傷心欲絕的妻子的委托為她遠赴巴黎尋找她出軌的丈夫。萬沒想到斯特里克蘭最終被找到的地方竟然是巴黎的一條窮街陋巷中的一間條件極為簡陋的房子里,而且他身邊根本沒有所謂的女人。“我”無論是苦苦地動用人性之常情常理還是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服他回歸家庭,他都一概回絕,冷漠到底:
“我都養了她(妻子)十七年了,為什么她現在就不能換種活法,自己養活自己呢?”“她為什么不能再嫁呢?”
“他們(孩子)養尊處優很多年了,比大多數孩子都要幸福得多,再說了,會有人照顧他們的,真到了緊要關頭,麥克安德魯夫婦(孩子的姨父姨媽)會供他們上學。”“他們小的時候,我的確很喜歡,但現在長大了,我對他們也沒什么特殊的感情了。”
這是一個身為丈夫和父親的男人該說的話嗎?我可以非常鄙視他吧?他就是個蠢貨吧?他為什么要自甘墮落成別人眼里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渣呢?
“我”問斯特里克蘭到底為什么要離開家離開安逸的生活,他說:“我想畫畫。”“我就得畫畫。”“我都跟你說了我就得畫畫,這事根本由不得我。如果一個人掉進了水里,他游泳的本事是好是壞并不重要,要緊的是他得從水里出來,要不他就會淹死。”原來這才是他處心積慮離開家的原因。他像中了邪似的,哪管自己已經四十歲了,有沒有畫畫基礎,將來能不能成為畫家。我不懂搞藝術的人的癡怪,但似乎能接受,也能理解他的與眾不同。只是很驚嘆一個看似無趣的證券經紀人的靈魂深處竟然一直蓄積著狂熱的創作欲望。
斯特里克蘭一邊打零工掙錢一邊畫畫,或者打了幾天工攢得幾個錢后就歇工。工錢幾乎用來買了顏料和紙筆,剩下的一點就胡亂買點吃的填填肚子,經常三餐不飽,與街頭流浪漢無異。直到兜里空空了再出去尋點零活干干。對大多數人來說無法忍受的苦難對他卻沒有絲毫影響,他對安逸享樂的生活毫不關心。他從不在意別人是不是認可他的畫,更不在意自己將來能不能被稱為畫家,他從不主動賣畫換糧食。畫畫于他似乎只是關乎靈魂的一件事。
一次,他發高燒迷糊不醒躺在租住的小閣樓里快要死了,一個熱心腸又是唯一能欣賞他畫畫才能的蹩腳畫家朋友施特羅夫不忍心出手救了他(他的畫在當時再沒別的主流畫家認可),還把他帶到自己家并讓自己美麗的妻子布蘭奇一起幫助照顧調養。竟沒想到,他會和朋友的妻子搞在一起了。布蘭奇不顧一切地愛上了他。施特羅夫請求斯特里克蘭搬離自己的家,可是他的妻子竟然說愿意海角天涯追隨著這個魔鬼走。癡愛布蘭奇又天性善良的施特羅夫始終沒有加害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他不忍妻子跟著斯特里克蘭過居無定所朝不保夕的生活,決定把房子留給了他們倆住,自己出來了。
事實證明,這不過是一場飛蛾撲火般的愛情。沒太長時間,在施特羅夫還在巴巴等著妻子布蘭奇頭撞南墻后再回到自己的懷抱時,斯特里克蘭離開了布蘭奇,可是布蘭奇自殺了。而那個她死心塌地愛的男人聽到這個消息竟然像在旁聽著別人的故事。真是令人氣憤!是不是真正該死的人是他?一個人是不是可以完全不顧別人的死活?我覺得他已經不配人這個稱號了!這樣一個比畜牲還冷的“人”還能畫出什么有美感的作品來?
讀第二遍時細細追溯,才發現前面作者做了很多的鋪墊,寫了許多讓“我”不解的現象――布蘭奇對斯特里克蘭一開始是極度排斥,表情奇怪,在丈夫多番懇求之下她又答應了讓他住在自己家里,并且極為盡心地幫助丈夫照顧這個她之前“反感透了”的人。原來這一切表明布蘭奇在見到這個不修邊幅但又高大英氣的男人第一面的時候就被他迷住了,之前對他的“極度厭惡和排斥”只是她出于良心道德的掙扎。
布蘭奇對深愛她的丈夫棄如敝屣。不過也有一點讓我覺得她的“背叛”又是值得同情的:她原本在一個羅馬貴族家庭當家庭教師,那家的少爺與她有染,她原本以為那個人會娶她,可他們卻把她趕了出來。當時,她有了身孕,于是,她想自殺。施特羅夫知道了,找到了她并且娶了她。這兩個根本不般配的人就這樣成了夫妻。當斯特里克蘭出現后,她徹底失去了抵抗力。
面對布蘭奇的愛,斯特里克蘭只是表現出一個男人生理本能的欲望,他清楚地告訴布蘭奇他不可能愛上她,但布蘭奇卻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對他足夠好,他總有一天會愛上她的。結果,布蘭奇變得和斯特里克蘭之前的妻子無異――不能做到“那就是讓我一個人待著,別來打攪我”。這絕對是斯特里克蘭不能忍受的地方,他只要畫畫,不能回應布蘭奇的愛情索取,所以他再次選擇了逃離。而再度被人拋棄的布蘭奇寧可死也不愿再回到丈夫的身邊。
到這里,這個看似殘忍、自私、冷酷無情、好色的人卻不知怎么的已經讓“我”厭恨不起來了,“我”偏偏說他是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
我也一樣覺得這個可憎的人很偉大。他生活貧窮,甚至還比不上一個工匠,卻要付出比工匠更多的艱辛。對于大多數人用來將生活變得優雅和美好的東西,他并不在乎。他視錢財如糞土,視名氣如無物。你無法贊美他,因為他抵制誘惑,從而不會向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屈服的世界妥協。他決不會屈從于這些誘惑。他從沒想過要妥協。他對他認識的人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請他們離他遠遠的。他專心致志地追尋目標,為此,他不僅愿意犧牲他自己,還會犧牲別人。他有他的理想。
后來,一直到斯特里克蘭去世,“我”都沒有再見過他。但他不知怎么的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天才畫家了,他留在這個世界上的那些畫早已經身價驚人了。在他去世九年后“我”又打聽到他后續的一些事情。
他終于遇上了一個真正懂他的土著部落的姑娘,他為她畫了許多美麗的人體畫。后來他們快樂地生活在海邊一個小村莊里,遠離世事塵囂。他們結婚后生了兩個孩子。妻子從來不在丈夫畫畫的時候去打擾他,她照顧他的日常生活并給他足夠的自由。雖然,斯特里克蘭最后得了麻風病去世了,但他生命的最后幾年無疑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在那個如同伊甸園般美麗的地方,他畫出了很多被后人視為珍寶的作品。
多年后,斯特里克蘭和第一個妻子養育的兒子在得知當年狠心拋棄了他們母子的父親“慘死”以后,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上帝的磨盤轉得很慢,卻也磨得很細。”看上去就像《圣經》里的句子。
可是《圣經》又能怎么樣呢?“魔鬼為了達到目的,總是會引用《圣經》。”
世間應該允許有一些和平凡的我們不一樣的執著的夢想家吧?我雖做不到他們那樣,但至少不要做一個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指責別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