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大學的人都會有一種感受,就是回頭看高中時候學習的知識其實也沒有那么難,如果是大學時候的我們去重新學習,一定會學得好很多。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當我們站在大學生的角度去學習知識的時候,我們會很好的歸納總結。大學時候我們接觸到的信息量是高中的好多倍,如果不會很好的歸納總結,那我們就得被學習累死。這種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其實就是掌握了學習方法。
有很多人在工作之后感覺到終于不用學習了,這是個錯誤的想法。離開了學校中規中矩的教育,在我們工作之后會發現我們學校教育的不足,學校教育太脫離工作實際。這種情況就要求成年人的我們在離開學校之后更要去學習,可能要學習的方面要遠遠大于學校的科目。那么,這么多的知識要學習,這么多的信息要進行篩選吸收,如果我們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們就會跟不上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步伐,在工作中時時感到捉襟見肘。
﹋﹊﹋﹊﹋﹊﹋﹊﹋﹊﹋﹊﹋﹊﹋﹊﹋﹊﹋﹊﹋﹊﹋﹊﹋﹊﹋﹊﹋
最近看的《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的作者在序中就提到:正因為我們是成年人,才更需要輕松、高效、容易掌握的學習方法。
輕松、高效、容易掌握這幾方面對于成年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很多人會說,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孤獨、痛苦的事情,要變成輕松、高效、容易掌握這就是一個悖論。但是想想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平時工作壓力就很大,如果自我學習時不是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中,我們如何能學的下去呢?總結起來成年人學習會遇到以下幾個困難:
第一,總感覺沒有學習時間。尤其是結婚并且生完孩子的成年人,工作之后回到家就會忙于收拾家、做飯、照顧孩子,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別說學習了,就連看電影、逛街的時間都被擠走。智能手機出現之后,成年人的時間就變得越來越少,我們很多時候都下意識的在用手機瀏覽一些網站,時間就這樣悄悄溜走。
第二,注意力不集中。現在的時代,信息量過大,每天我們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樣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在還沒形成系統思考之前,總會出現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對我們進行干擾。而且現在有很多高科技的東西對我們成年人也產生很大的誘惑,本來晚上要看50頁書,可能剛看了2頁,就想起來要看看微信朋友圈。
第三,不能進行系統的學習。現在快餐文化已經深入成年人的思想,什么都要快,就感覺如果不快的話就跟不上別人的步伐。其實這種快餐文化對于成年人的學習是有很大損害的。比如最近看到一位朋友寫書評,從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寫起,把管理學各個階段的代表理論基本論述了一遍。這種方法是成年人學習所必須的,雖然費時費力,但是絕對不是一個學了2天管理課程知道點PDCA就開始吹噓自己懂管理學的人能比較的。
所以想想現在的成年人學習的挑戰特別多,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加需要成年人的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
通過讀《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有幾方面對我的啟發特別大,尤其是在序部分作者就提出“因為我們是了解自己性格、習慣,有著明確目標的成年人,所以一旦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迅速強大起來”。作者的這段話很好的總結了我這些年的學習體會。而且作者用“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堅持→突破”這個圖表示出來,整本書也是圍繞著這個圖來進行闡述。
當然,這個圖的前提一定是成年人有一顆好奇心,如果一個人都沒有想知道的欲望,那就沒辦法談及學習方法啦!
在任何學習法的使用之前,成年人的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求知欲和好奇心,這種精神不是人人都有的,要不斷用新事物來刺激我們的大腦,對每件新事物都抱有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就像書中所說:“拓寬事業、豐富人生的關鍵在于學習,學習態度也反映著你的生活態度“。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習方法就變得分外重要。
什么是適合成年人的你的學習法呢?
書中提到“努力回憶一下自己的學習習慣、行為模式以及思維傾向“。我自己就進行總結過自己的性格特點。心理學認為人的氣質類型可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我通過分析自己得出我是多血質型,這種氣質的人熱情、有能力,適應性強,喜歡交際,精神愉快,但是注意力易轉移,情緒易改變,不愿做耐心細致的工作。所以多血質型的我就得在一個比較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加入一些新鮮的東西,比如我閱讀書籍會不斷的變換主題,讓我通過閱讀發現很多未知領域,這樣我就會不斷有讀下去的欲望。還比如我在學習一項知識的時候,會不斷的拓展知識面,從一個領域跳到另一個領域,不斷加入新的內容,這樣我就會感到新鮮、有趣。
學習者有三大類,他們有很明顯的行為特征。第一類是喜歡看圖片學習的人,當別人提出問題后,這樣的人思考時喜歡眼睛向上看;第二類是喜歡聽別人講的人,當別人提出問題后,這樣的人思考時喜歡眼睛左右看;第三類是喜歡加入手工操作學習的人,當別人提出問題后,這樣的人思考時喜歡眼睛看向自己習慣用的手。我明顯就是第一類喜歡看圖片學習的人,所以我在平時的學習中經常會把學習內容模型化,有很多學習內容要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這樣的學習方法完全是按照我的行為模式進行的設計。
還有在當下的環境中,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成年人遇到的最大問題,那么如何注意力可以集中呢?其實就是不斷的去嘗試。我試過很多地方,比如圖書館、學校的自習室、家里等地方,最后發現在學習的時候最適合的地方是咖啡店,盡管有嘈雜的說話背景,但是我完全不會受到影響,而且不會感到壓抑,我的思維導圖的培訓課程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完成的,效率特別的高。所以成年人真的要多去嘗試,不要總感覺自己好像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只是沒找對地方。
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法,接下來就是要堅持了,這個堅持真的是成年人最大的障礙,。網絡中經常發起很多活動,比如讀書100天、跑步100天、早起100天等活動,發起這樣的活動其實就是讓成年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養成良好的習慣。
但是我還是最贊成《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作者的意見,學習要講契合度,越是強迫自己就越容易心生厭惡。所以不要看到別人讀書100天就強迫自己也要讀書100天。我曾經也參加了戰隼發起的讀書100天活動,但是堅持40多天就放棄了,因為本來是一件讓我很愉悅的事情變成了一種強迫,我喜歡那種有時間就讀讀書,沒時間就可以不看書的狀態,而不是把看書當成了一種任務。我認為的堅持是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只要是最后做好就可以了。還比如有很多我喜歡的書我會繪制思維導圖進行歸納總結,但是我不會強迫自己每本書都去畫思維導圖,雖然不是每本都畫,但我也認為自己做到了堅持。
堅持還意味著學會取舍,當我們一味地堅持,而忽略了我們真正想要學的東西的時候,我們終究會堅持不下去。就像書中提到的“不是讓你放棄你不擅長的,而是要你學會取舍,明確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們很多時候是把別人做到的樹立成我們的目標,其實那樣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壓力,我們要依據自己真正想要學的確定自己的目標,這樣才能是每取得一點成就就會倍感高興,而不會總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取舍是一門學問,只有不斷修煉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堅持是為了最后的突破,《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作者確實是為了讀者們去思考自己的突破而逐一描述了名人的學習方法,希望讀者們通過這種主題閱讀找到自己的“制勝球”。在這些名人的學習方法中,我提取了對自己有用的幾個方法:
第一,德魯克的“目標管理&命名思考法”。每3年學習一樣新的知識或者技能,并且要制定目標和期限,這種目標要分短期和長期目標,并且要寫在看得見的地方。而且不能滿足于獲取情報,而是要做到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情報進行歸納總結。現階段我是每一年都會學習一樣新的技能,比如2016年我就在學習繪畫,短期3個月的目標是火柴人繪畫,1年的目標是手繪和pop字,此項目標我是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繪制出來寫在我的日記本上。
第二,本田宗一郎的“不請自來學習法”。只學習對工作有用的知識,這樣才能毫不動搖、不浪費時間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要做有干勁的人,永遠保持清醒,時刻準備就緒。要經常多試著向他人請教,這樣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學習動力。工作的時候我感覺財務知識有所欠缺,我就請我的培訓師同學1對1的給我講授了財務知識,我在短期內很快的掌握了基本的財務知識。
第三,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要保證自己能在一天的某個時段中,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學習,養成一旦進入到自己創造的場景,就沉浸其中,并有意識地找到能幫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裝置。自從有了二孩兒之后,每天晚上8點半到10點都是我自己學習的時間,8點半之前把孩子哄睡,然后在屋里開著臺燈,把手機調到勿打擾模式,在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中我可以看書、看學習視頻、學畫畫等。
第四,村上春樹的“體能強化法”。堅持的訣竅,最重要的是要掌控好節奏,并且要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暗示,無論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只要它符合自身性格特點,我們能長久地堅持下去。節奏真的是堅持的一個重要點,原先我設置學習目標有很多是不切實際或者是超越我能力范圍的。去年我定下每周寫文的目標,這個目標就特別切合我的實際,既不會覺得太困難,又很有節奏,所以我堅持了已經有8個月。每次我寫完都會自己暗示寫得還不錯,雖然不是什么超級好的作品,但是對于我自己來說確實還是有所提高的,而且每次也分享給朋友看,增強我的自信心。
﹋﹊﹋﹊﹋﹊﹋﹊﹋﹊﹋﹊﹋﹊﹋﹊﹋﹊﹋﹊﹋﹊﹋﹊﹋﹊﹋﹊﹋
《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不是簡單的傳授成年人學習方法,而是一定要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特點去思考、去總結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法。而且在這本書中的序還提到:“自掏腰包”式的自主型學習,是成年人學習的關鍵所在。無論要學習什么,我們最好形成付費的觀念,當我們付費之后,就會感到知識的可貴,這是人固有的觀念所形成的認識。就像企業內訓是培訓效果最差的道理是一樣的。當我們自己去付費學習的時候,就會暗示自己要好好學。所以,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性格,才能學好我們想學的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