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何處尋》一書,是天臺宗第四十六代傳人寬運法師的著作。寬運法師,幼年即受家庭熏陶而篤信佛法,1986年追隨上永下惺老和尚在香港剃度出家,同年8月受具足戒,為天臺宗第四十六代傳人。法師多年以來一直不辭辛勞的在各地弘揚佛法,深受大眾的喜愛。寬運法師著有《大悲觀世音菩薩》、《因緣集世間》等多本著作。在《幸福何處尋》中,法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出發,以出世的心,告訴你如何在塵世中獲得幸福,獲得喜悅人生。
在此書中,法師闡述了多種佛教思想,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也許一時還不能參透其中的深義。法師講的幾個小故事,卻能引導我們慢慢從中體會幸福的含義。
圓音寺有一只修煉了三千年的蜘蛛,喜歡上了一滴隨風飄來的甘露。后來,甘露又被大風帶走,蜘蛛頓失所愛,感到無比落寞和孤寂。佛陀見修煉三千年的蜘蛛尚不能參透幸福的意義,便讓它轉世為人,讓它去人間領悟世間的幸福。
蜘蛛成了官小姐珠兒,邂逅了新科狀元甘鹿。甘鹿就是圓音寺內蜘網上的那滴甘露。珠兒暗喜,心中明白這是佛陀為她安排的姻緣。然而,皇帝卻下詔,命令他的女兒長風公主與甘鹿婚配,珠兒則須與太子芝草完婚。這個消息如睛天霹靂,珠兒怎么也承受不了。她茶飯不思,命在旦夕。
珠兒氣若游絲之際,佛陀的聲音在她耳邊響起:“蜘蛛,你可知道,十六年前,是誰帶甘露(甘鹿)到你的網上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也是風將它帶走的。所以,甘鹿原本屬于長風公主,你不過是他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原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仰望了你三千年,你卻從來沒有低頭看過它。”
一語驚醒夢中人,蜘蛛終于大徹大悟,它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把握現在眼前的幸福。”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姻緣,其實在三生石上早已注定,對于“得不到”的愛情,不必強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僅此而已。凡夫俗子的我們,沒必要為了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愛情失落、無奈、迷惘、傷感。我們唯有正視當下,珍惜眼前,才能牢牢地把握住屬于我們的實實在在的幸福。
有位女施主,無論財富、地位、權勢、能力、甚至美貌,都沒人能與她相比。可她卻不快樂,感受不到幸福。她去請教禪師,如何得到快樂?神師告訴她:“如果你有佛一樣的胸懷,講佛話、聽佛音、做佛事、用佛心,那你就能成為人見人愛的人了。佛話,就是說喜歡的話寺,說柔軟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佛音,就是化一切微妙音聲為微妙法音,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把毀謗的音聲轉為贊嘆的音聲,哭聲、鬧聲、粗聲、劣聲,你能不介意,那就是佛音了。佛事,就是布施的事,助人的事,用務的事,奉獻的事,合乎佛法的事。佛心就是慈悲一切的心,包容的心,普利一切的心。”女施主聽完禪師的話,一改從前的驕氣、傲氣,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財富,亦不恃美麗而輕視別人,在待人接物上也謙遜有禮,對家人親朋也能體恤關懷,做事情也滿懷愛惜之心。不久,她的生活又恢復了快樂。
由此可見,幸福并不難以尋覓。放下一切的嬌、嗔、癡、怨、貪、欲……幸福就唾手可得。
……
諸如此類的小故事,在《幸福何處尋》這本書中,比比皆是。法師用一個個小故事,來引導世人點亮心燈,讓你在塵世中尋找到平凡的幸福。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愿處于浮燥塵世中的我們,能時常靜下心來,讀一讀此書,聽一聽法師的聲音。如此,我們雖不能超脫于俗世之外,卻也不至于流入庸俗之輩。如此,我們方不負法師所著此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