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做事起,好像真沒有幾個目標是實現過的
為什么我總是理論完美,結果卻一塌糊涂,根源是什么
我就職以來,沒有幾周是完成過目標的,這個過程我確實學到了些數據分析的方式,也學會了制定與拆解目標,但我沒有做到知行合一,準確的是我像是沒辦法做到
我唯一一次接近目標是在5月份,那個月份我實時在跟蹤推廣的各個指標,業績拆分成各個渠道,數據指標拆分成各個緯度
這陣子工作我沒有再做這件事,原因是如果開頭幾天落下的差距太大,后續基本放棄目標
其實搜索推廣就那么點東西,賬戶層級結構按產品、地域劃分好,計劃層級按關鍵詞類型劃分,賬戶層級監控各個城市,計劃層級關注各關鍵詞消費占比,roi和產出是在固定區間的
若某個計劃帶來的業績有下滑,有三個方面去考慮1.整體計劃展現量 2.轉化率 3.客單價
若觀測到展現有下降,考慮是否是a.競對影響 b.搜索需求下降c.負向操作動作導致,反之增長,依然考慮這三個緯度,競爭因素看點擊率變化,搜索需求看指數變化,操作動作看歷史記錄
轉化率下降考慮a.流量精準度下降(短期內匹配很多無效搜索詞,按正常情況不會導致) b.頁面變動 c.消費占比突變 d.客觀外界因素
其中精準度看搜索詞報告,頁面變動看對應落地頁對比,消費占比看各單元消費情況。若此三項對比無明顯變化,說明正常波動,無需操作
客單價下降,這一項是最難把控的,尤其是產品多業務雜,一種詞內包含多種人群,這就要找出該類詞中,偏向類型的流量
按手動出價,其實這是個動態平衡的東西,只要消費占比維持不變范圍內,客單價往往也不會變,所以設定好了出價,即使今天差,只要時間緯度足夠長,客單價也會趨向于某個值
若想主動把控客單價,也就是某類詞中固定的人群,就要配合人群定向,或ocpc工具,對人群進一步定向,使得廣告更傾向于展現某一類人群
若客單價降低,在手動出價的模式里,除了操作人群定向或是等待,別無他法,且效果不佳。在ocpc中,可以看到轉化價格的變化,若成本不變,數量下降,說明該類詞中,傾向人群搜索量下降,又或者是同行競爭加大,導致原出價獲取到的傾向人群流量下降
廣告投放總結下來,思維就是總分分……總,在整體目標下,拆分成各個部分、緯度,各個部分的又有各個部分拆分組成
從整體看數據變化,在變化明顯部分找原因,原因拆解到最小顆粒,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