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書單,有你想讀的那一本嗎?

2016年一共讀了51本書,不算少,也不算多。年初沒有設定過要讀完多少本書的目標,一直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想讀哪本就讀哪本。有時候明明計劃著下一本要讀A,不經意間看到了B,心念一動,就會讓B插個隊。有時一個星期能讀完兩本,有時一個月都讀不完一本。因此51這個數字僅僅是記錄,沒有任何其它意義。

圖片來自于網絡

以下按類別總結今年所讀過的書。


1. 文學類

這類書讀的最多,共21本,可再分為幾種類型——

一種是學到了一些有趣的新知識。比如奧威爾的《1984》里展示的被常識所低估的極權主義,比目魚的《刻小說的人》對各位優秀作家角度各異的點評,朱光潛的《談文學》里對文學的認識,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對夢想的解讀方式……

《1984》 喬治·奧威爾

一種是瞻仰了一些文學巨匠的寫作技巧。比如卡佛《大教堂》的極簡主義,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里登峰造極的描述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里徹底消減了心理描寫的“非情”手法,菲茨杰拉德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對爵士時代的紙醉金迷與憂傷相混雜的意境,王小波《萬壽寺》模仿卡爾維諾的無限可能式敘述手法,莫迪亞諾的《暗店街》里迷宮式象征和對因果及時間線的混亂顛覆,馬爾克斯在《愛情和其他魔鬼》里信手拈來的魔幻主義……

《暗店街》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一種是開腦洞,享受挖掘文字內部所隱藏的涵義時的深度思考的樂趣。比如加繆《局外人》的荒誕哲學,王小波《黃金時代》的存在主義,川端康成《雪國》的虛無主義,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自由和堅守所創造的真實的存在,庫切《恥》里道德和歷史的糾纏,渡邊淳一《失樂園》里性愛的表象下掩藏的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博爾赫斯在《小徑分岔的花園》里層出不窮的晦澀隱喻,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循環往復相互轉換的輕與重和無處不在的媚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米蘭·昆德拉

最后一種比較特別,屬于對靈魂的沖擊。這一類別我只留給一本書,那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

《卡拉馬佐夫兄弟》榮如德 譯

書評還在路上。今年所讀的這些文學類書籍,我在打開前都經過精挑細選,因此大部分都值得推薦。但如果只能推薦一本的話,我會選這一本。


2.歷史類

一共讀了十本。另外同時在讀《史記》,進度較慢,只讀完了本紀部分。

呂思勉的《中國通史》上半部為專題史,很有挑戰性,建議可直接看下半部,對中國整體的歷史可以有一些粗淺的認識;《三國史話》會顛覆許多《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

《中國通史》 呂思勉

黃仁宇《萬歷十五年》讀時得和《明朝那些事兒》對比著來思考,會對明朝的復雜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

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聚焦于政府組織、考試、賦稅和兵役四大話題;吳曉波的《浩蕩兩千年》講的是經濟和制度的輪回。

李開元的《秦崩》對秦國和秦始皇的評價雖不全面,但客觀的態度值得一讀。

高華的《歷史學的境界》屬于標題黨,但國共的歷史部分有可讀之處。

齊邦媛的《巨流河》是戰爭文學里的一股清流,文字樸素,震撼人心。

灰熊貓的《竊明》是穿越小說,不算歷史,但其中對袁崇煥和滿清的抨擊激起了我對研究明末歷史的興趣,希望能徹底搞清楚這位袁大人到底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敗類。

《竊明》 灰熊貓

最后是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好評無數。相比其中的一些開腦洞的新知識,我更欣賞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這篇的書評也還在路上。


3. 推理類

讀了五本。現在談起推理,似乎很多人只知道東野圭吾,這還是挺遺憾的。日本有許多和東野齊名的推理作家,只是由于商業運作沒有那么成功,而“顯得”不那么著名罷了。

東野圭吾的《惡意》《麒麟之翼》,感覺還是在《白夜行》和《嫌疑人》之下,尤其是《麒麟之翼》,我連寫書評的興趣都沒有。

《惡意》 東野圭吾

京極夏彥的《后巷說百物語》,日本的妖怪之王,不可錯過。

伊坂幸太郎的《余生皆假期》,找到了當時看《瘋狂的石頭》的感覺,在這基礎上還要更混亂、更令人驚嘆。

《余生皆假期》 伊坂幸太郎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帷幕》,偵探波洛的謝幕之作,完美殺人的手法,讓我目瞪口呆。


4. 科幻類

今年看的不多,只有五本。

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讀了前兩本,不愧為“人類想象力的極限”,在我個人看來,比《三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銀河帝國·基地》 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的《神的九十億個名字》,劉慈欣的偶像,舉重若輕,短篇的篇幅也難掩其逆天的才華。

中國科幻看了劉慈欣的短篇集《未來邊緣》,平淡無奇。何夕的《天年》,轉型扛鼎之作,希望何夕以后能繼續在長篇戰場上為中國科幻攻城拔寨。


5. 哲學類

哲學太費腦。《西方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都看了幾年了,還扔在書堆里,未完成。

今年一共只看了2本正經哲學書,其中林欣浩的《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還屬于掃盲科普類,適合培養入門的興趣。

加繆的《西西弗神話》,沈志明的譯本拗口難讀,不過硬啃下來后,對《局外人》的理解能更深一層。

《西西弗神話》 加繆

其它兩本不算哲學,只有稍許聯系,暫歸于此類。鈴木俊隆的《禪者的初心》,讓我產生無數共鳴。霍金的《時間簡史》,讓我驚訝地發現頂尖科學家思想里的哲學成分。


6. 武俠類

只讀了2本。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對李尋歡這個角色持保留態度,對古龍也很難進入深愛的狀態。

重讀了黃易的《邊荒傳說》,深感黃易的地位被大大低估。日后會繼續多寫黃易作品的文章,以期為這位大師正名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邊荒傳說》 黃易

7. 致用類

致用類書籍讀得很少,僅兩本。一是《重新定義公司:Google是如何運營的》,對傳統的公司運營的理念和結構都有一定程度的顛覆。

另一本是《大數據管理》,作者A老板贈書,感謝。雖然已出版了一兩年,但其中大數據的概念、理論體系、案例、實施方法等都未過時,屬于大數據類書籍中的上乘之選。

《大數據管理》

最后的《余罪》不知道歸到哪類,但堅決不推薦。這是我今年所讀的所有書里最雷人的。


以上51本書中,我對其中42本寫了書評或讀書筆記,在簡書和微信公眾號上都曾發布過。另外7本在待寫計劃中,剩下的2本沒有什么感覺,略過。

我對實體書和電子書沒有什么偏愛,讀完的書中包括紙質書23本,Kindle25本,微信讀書2本,iBooks1本。后兩者的手機閱讀體驗感覺對眼的壓力較大,已棄用。

2017年計劃:不知道要讀多少本書,大致希望讀更多的長篇,更多的文學和歷史,加快讀《史記》的進度,開始讀《資治通鑒》。對哲學、科幻、推理和武俠類也要雨露均沾。致用類書籍或許也要再多讀一些,視工作情況而定吧。


文 |?樂之讀

簡書簽約作者?|?寫有深度的書評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一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bingo_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