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簡如竹,是一種氣質(zhì),
人清如竹,是一種境界,
人直如竹,是一種品格,
人淡如竹,是一種風貌。
中國的竹雕歷史悠久,早在商朝以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真正的竹雕藝術(shù)在宋朝初露頭角,明清時到達鼎盛,客家竹雕應運而生。
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這樣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言簡意賅,卻頗為精妙。
竹雕的種類
竹雕可以分為薄藝、鏤空、留青,浙派講究的留青會比較多。
竹雕的制作工藝
竹雕是用老竹子的竹根做的,首先要放置陰干幾年之后再通過熱水煮三到四個小時后拿來雕刻,再做成成品、拋光。
在竹雕工藝中,熟悉一些工藝的流行年代是很重要的。陷地深刻技法是從清代開始的;竹簧器始于清初,盛于干嘉時期,精品均為宮廷用具;留青雖始于唐朝,但唐至明代不見有,現(xiàn)傳世作品除了明末張希黃的佳制,其余均為清以后的產(chǎn)品。因此,熟悉竹刻技法有利于辨析竹雕作品的時代。
世代中國人對竹雕的傾心,代表了對平淡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更是對一種心靈信仰的執(zhí)著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