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剛完成新精英的職業生涯規劃基礎課程,所以接下來的幾篇文章將由此來展開,也正好借此對自己所經歷的職涯做下整理。
大學聽從父親的建議填報了機械的模具制造與設計的專業,當時確實對專業聽無感的,而且聽親戚說畢業后工資挺高也不用擔心就業問題,現在想來沒有調研就沒發言權,一切都是想當然。不過要感謝自己的愛折騰,大一暑假沒有回家,溜到廣東東莞的一個模具小作坊中以高考落榜生的身份工作了2個月,期間?對該小廠的投資總額、在行業中的地位,未來行業發展情況、上下游的情況以及如果在行業中發展職業路徑做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畢業后不打算從事這個行業。一個愛折騰、喜歡新鮮事物的人在工廠里會憋壞的。
暑假過后,專業課就沒有以前學的認真了,更多的時間是去泡圖書館,還忽悠上了在圖書館勤工儉學的機會,借由便利看了不少的書籍,現在想來唯一錯過的就是當時沒有忽悠個女生,也算是學生生涯中的一件憾事吧。有句老話貌似說過,當上帝給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而我的這扇窗應該就是社群了,關于社群再次不表。
轉眼間大學馬上就要結束了,由于大二寒假在上海打工的經歷,喜歡了上海這個城市。所以在學校強制實習還剩最后兩個月的時間是,我從工廠里辭職了,來到了我喜歡的城市。最近我比較喜歡講一個關于蒼蠅和蜜蜂的故事,第一次聽到,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從李笑來老師那里聽到,當時的在心里罵了句:臥槽,這不是在說我嗎!?。
故事內容是:在一張桌子上橫放著一個空的啤酒瓶子,瓶身是不透光的,平底是透光且對著亮光的地方,瓶口對著黑暗的地方。此時在瓶子里放入兩只動物,一只蒼蠅,一只蜜蜂。那么請問,它們倆誰先出來?答案是蒼蠅先出來,理由是:
人們老是說無頭蒼蠅就會到處亂撞,其實當蒼蠅在瓶里在一個方向上碰壁了就立馬回反方向,就這樣左撞右撞不一會就出來了。
無頭蒼蠅模式就符合我在上海頭兩年的狀態,當時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可以干啥。第一份工作在一家20多年的小公司里做銷售,產品是鋁箔,離職是因為陷入了管窺原理:當時剛畢業不會談薪資又不想問家里要錢,所以陷入到金錢的稀缺性中了。比我晚進入的公司的同事偶然間聊天工資比我高,心里不平衡就離職了,再一個感覺自己不適合做工作。接下來的工作是在我第一份工作產生離職的想法時,是參加一個社群活動時遇到的,他們是活動的場地方,一家創業公司,看到公司的墻上有各種腦圖就感覺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團隊,然后犯了新人錯誤嗎,沒有談待遇和簽合同就入職了,直到半個月后才直到薪資低的可憐,但時間還算比較充裕可以讓我參加各種社團和組織活動,同時我也做了我的野外兼職,幫別人運營公眾號。這份工作應該是我拿空間換時間吧,讓我得以在上海有喘息的機會,我通過公眾號接觸到了H5,緊接著是編程。
蜜蜂在瓶中,會因為有陽光,一直照著平底撞,直到死亡為止,目標比較明確。我感覺自己有個非常好的才干就是行動力強,有了想法后,就立馬報了編程的培訓班,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到了目前所在的公司,成功轉型為程序員。在16年的下半年,我意識到我的目標已經明確了,所以就把我參與的幾乎所有的社群都推出了,精專的去學習編程技術,這也就是我從蒼蠅模式轉為蜜蜂模式,從瓶子里出來,前面有片花園,我要去那片花叢中去采蜜,中間的路程中的一起東西都不能吸引我。
現在回顧起來,我想我應該是做到了,根據自己目前的狀態,方法論有了迭代,依據《黑天鵝》和《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提到的“杠桿策略”:
以90%的比重按照自己的路徑依賴和思維模式前行,也就是蜜蜂模式,同時保持10%的比重,去向蒼蠅一樣誤打誤撞,主動迎接隨機、混亂、冒險、挫折和不確定性,去掙到更多的認知,以發現新的方向和秩序,開放系統引入新的負熵,并適時的切換到另一個潛在的平行空間。
也就是我現在的大的方法論是:10%的蒼蠅模式;90%的蜜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