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一則視頻在網上熱傳。深圳北站,一列高鐵車門關閉過程中,一名女性旅客強行用身體阻擋車門,車站工作人員多次勸阻未果,最后,女性旅客兩名同伴趕到后擠上車,列車正常發車。現在,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將依法處理。全網怒斥“規則不是擺設。”這則材料引發你什么樣的聯想?寫一篇文章。
?《文明長河有堤岸》
深圳北站的站臺上,刺耳的警報聲劃破晨光。一位女性旅客用身體抵住即將關閉的高鐵車門,金屬與骨骼的對抗在晨霧中凝固成一幅荒誕的剪影。當現代文明的列車與蠻橫的肉身相撞,這個畫面如同文明的X光片,照見了規則意識缺失帶來的集體陣痛。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漫漫長路上,規則始終是守護文明的無聲堤岸。
規則是文明肌體中跳動的血脈。在《韓非子》的寓言里,匠人用規畫圓、以矩制方,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因此得以完美流轉。兩千年前張騫鑿空西域,駝鈴聲中不僅傳送著絲綢與香料,更傳遞著"通關文牒"所承載的契約精神。正如敦煌壁畫中手持量天尺的飛天,規則丈量著文明的尺度。當大運河的漕船遵循"過閘則例"有序通行,當《清明上河圖》中的商販依照市坊制度各安其位,規則如同看不見的榫卯,讓文明大廈在時光中巍然屹立。
破壞規則如同撕裂文明經緯的利刃。商鞅變法時在櫟陽城南立木為信,三丈之木從無人問津到重金相酬的轉變,正印證了規則需要信任的土壤方能生根。反觀《紅樓夢》中賈府夜抄大觀園,當主事者率先踐踏規則,整個家族便如脫榫的樓閣般轟然傾塌。就像敦煌藏經洞的經卷因無序爭奪而流散四海,撒馬爾罕金桃園的碩果因隨意采摘而凋零,失去規則護持的文明,終將退化成弱肉強食的叢林。
守護規則需要每個靈魂的自覺覺醒。雅典法庭上的蘇格拉底,在飲下毒酒前仍與弟子探討"守法即正義"的真諦,用生命詮釋了對規則的敬畏。都江堰畔的李冰父子,將"深淘灘低作堰"的治水法則刻進石犀,讓規則超越時空永續傳承。這讓人想起敦煌莫高窟第254窟的薩埵太子本生圖,畫中王子舍身飼虎的決絕,正是對生命規則的至高禮贊——有些底線,值得以生命守護。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門檻回望,從殷商甲骨文中"律"字的雛形,到深圳灣畔無人駕駛的智能車流,規則始終是文明演進的路標。當高鐵站臺上的鬧劇成為全民討論的公共課,我們更應讀懂規則背后的文明密碼:它不是冰冷的鐵律,而是無數先民用智慧與鮮血澆筑的文明基座。就像大雁塔地宮供奉的佛骨舍利,規則作為文明的舍利子,需要每個現代人以敬畏之心供奉在精神的圣殿。唯有如此,文明的列車才能在規則的軌道上駛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