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上班路上都會經過的一個路口,前幾日突然在路邊廠房門口的兩側出現了大大的“拆”字,暗想著那一天這片兒就夷為平地了呢。誰料,拆遷的速度出乎意料的快,昨天早上兩側還是樓房,今天早上再次見看到就是一片廢墟了,談不上是狼藉或是沒落,只是沒有了往日的生氣。我并不覺得那片舊舊的廠房被拆掉有什么不好,只是可惜那面再也不能見到的花墻。
每到初夏的時候,工廠門口一側的矮墻上會開滿薔薇花,懸垂下來的小花隨風擺動,柔情滿滿的粉色給這個鋼筋鐵骨的城市帶來了一抹溫暖。我曾猜測,種下這片薔薇的人,心里也種下了一畝花田。
每日奔波在這條路上,也伴隨著這條路上的花開花落,四季更迭,我熟悉了這條路上的每一個景物,知道什么時候櫻花樹要開了,什么時間那家的凌霄花爬到了隔壁家,什么時間樹葉會變成紫紅色……
因為熟悉,這條路從未覺得遙遠。
2.
某一日,軒哥問我:“媽媽,你小時候最喜歡去哪里玩?”
軒哥,媽媽小時候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夏令營,也沒有補習班,可媽媽有你不曾擁有的自由童年。
每當說起小時候,我腦海中一瞬間閃現出的不是父母工廠里發的老冰棍,也不是在落滿煤灰的廠區大院兒里捉迷藏跳皮筋兒,而是老家村東頭的那條小河。河的兩岸翠柳飄飄,河水清清,魚蝦悠悠,還有膽兒大的小伙伴在水里撲騰著狗刨。
那時候小小的我最喜歡被父母送回老家,哥哥姐姐們讓著,爺爺奶奶伯伯嬸嬸們寵著,每天屁顛兒屁顛兒跟在小哥后面去河邊兒撈魚摸蝦。小哥總是被我的調皮任性牽連,被大人們訓斥沒有看好孩子,所以在他的監管下我是沒有機會真正下河的,但是可以坐在發燙的石頭上,把小腳丫放到水里看著小魚從旁邊游過,興奮的哇哇直叫。偶爾哪個哥哥賞賜條小魚,便抱著罐頭瓶子興奮的一路往家跑,那大概是我覺得最幸福的童年時光吧。
后來小河里的水一年少起一年,漸漸的干枯了,回去看了幾次,發現除了小小的石板橋還在,再也找不到往日的生機了。但是,那份幾十年前的快樂依然還在記憶的深處。
3.
春節的時候,小學的同學建了一個群,群的名字是“北關小學五年級四班”,同學們用畢業照依稀辨認著群里的人,三十多年過去,大家都變了模樣,變不了的是記憶中曾經我們的班級和校園。
那時候,學校有一棟兩層的小樓,樓前有兩棵大大的柳樹,其中一棵樹上有個大大的鳥窩。夏天,我們在樹下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冬天,我們在樹下打雪仗滑冰;記憶中老師說下課聲一響,一個個調皮搗蛋的熊孩子就沖下樓,到樹下占地方玩去了。
多年以后,得知學校要被開發了,我就去看了看。那兩棵樹還在,只是沒有了印象中的高大,教學樓已經成了危樓,柱子都已經開裂了,空蕩蕩的教室里還殘留著一些破舊的桌椅,而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彩色粉筆寫的字依然有顏色。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經歷快樂和痛苦,當時間的風吹過,沙粒隨風而逝,留下的都是美好的珍珠,它會一粒一粒的串起,在你的記憶里發著柔柔的光,溫暖著你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