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字的研究在閑得無事的時候,還是很有意思的。在中國號稱“小學”。跟佛教里的大乘小乘差不多的意思。
從不同的文化角度來看就更為有趣。比如說“境界“。翻譯成英文:boundary,status,或者realm,總之意境全無。
王國維說有大成就的人有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的孤獨境界;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百折不撓的境界;最后當然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大成境界)。可王老先生成為國學大師之后,前無古人 后無來者,最后自沉于昆明湖。算是大成之后生死選擇的境界。
境界有不同,格調也有高下。“淚眼看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入世人生的有我之境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出世做旁觀者的無我之境界。有所為有所不為,知雄而守雌,是為境界。
西語中我沒找到對應境界的詞語,不代表西人對境界沒有深刻的理解。哈姆雷特一張口“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亦即是莎翁的回答:選擇本身,而不是結果,才是境界。
所謂境界常常是在酒足飯飽之后的話題。然而人生總有局促的時候,選擇有時是一種奢侈。坦然于沒有選擇的選擇,亦然是境界的一種。
7/28于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