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毛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 ? ?1924年7月,魯迅曾到陜西講學二十多天。同行的還有:北大歷史系教授王桐齡、南開大學哲學教授陳定謨、人類學教授李濟之、西洋史教授蔣廷黻、《京報》記者王小隱等12人。他們由潼關入陜乘車到臨潼,游覽華清池后前往西安,夜宿西北大學。在西安期間,他們參觀了碑林,欣賞了易俗社的精彩演出,魯迅還為易俗社題寫了“古調獨彈”匾額。在西北大學,魯迅以《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國小說史略》等為題向學生做了多場講學。陜西教育廳通知各地中小學教員和各縣勸學所派人也參加了聽講,在當時掀起了一場學習新思想新文化的熱潮。
? ? ? ?據魯迅家族史記載,魯迅的叔祖(父親的叔父)周藕琴在陜西做過官,時間長達二十五年,期間主要任刑名(清代主管刑案的)師爺。
? ? ? ?周藕琴,1851年出生,少年時在紹興當地讀書。1875年,魯迅的祖父周介孚①(欽點翰林)任江西金溪縣令,見他熟讀詩書,卻無所事事,就薦其到南昌做師爺。當時“無紹不成衙”,紹興師爺遍布全國各地。陜西長安縣令與周介孚為同科進士,便寫信請其為自己推薦一名紹興師爺。周介孚便將在南昌做師爺的周藕琴推薦給了他。1877年,周藕琴在長安縣任職不足一年,由于該縣令調任,又推薦他到富平縣做了師爺。
? ? ? ?周藕琴,雖為文人,但身材魁偉,還略通武藝。在富平任職時,富平縣莊里鎮一富戶家姑娘被土匪綁票,他當即帶領十多人,急追數十里解救了姑娘。富戶十分感激,就將姑娘許配給了周藕琴。姑娘姓謝名蕉蔭,年方二八,十分俊秀,嫁給他之后夫妻恩愛,育有一雙兒女,男孩取名周冠五②,女孩取名周丹鳳。
? ? ? ?周藕琴在富平任職十來年,為人正直,還留下了不少故事。據傳謝蕉蔭娘家有一鄰居,年輕時精明能干,生有十子,辛辛苦苦撫育成人,為兒子們蓋房娶媳成家后,自己年老體衰,兒子們卻相互推諉難得贍養,無奈獨居于牲口棚。周藕琴與老人的兒子們熟悉,看到此情十分生氣地說:“哪有一個老子能養活十個兒子,而十個兒子不能養活一個老子哉?”便一紙公文將這些兒子傳到縣衙問罪,兒子們見驚動官府紛紛認錯,并商定按季輪流瞻養老人,直到這位老人安然去世。
? ? ? ?1887年,周藕琴帶家人到合陽縣當師爺五年。1892年,又帶家人到韓城縣當師爺七年。在這十二年里,也有不少故事。在合陽時,有窮漢出于反抗壓迫,殺了當地劣紳,被狀告:“用刀殺死他人”,周藕琴提筆將“用”字改為“甩”字,被判定為誤殺,保全了窮漢性命。在韓城時,有無賴強奸婦女,被其夫捉住,無賴說“我把妻子送你就是了,這樣大家扯平。”周藕琴得知情況,十分生氣,說:“你這無賴,喪失人倫,如同豬狗一般。” 判他離婚,并罰他做五年苦役,食同豬狗。
? ? ? ?1899年,周藕琴到華陰縣做師爺,此時已年屆半百,人稱“文案老夫子”。他在華陰大力提倡寡婦改嫁,認為“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是人之常情。”這種作法在當時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
? ? ? ?1901年冬天,由于時事混亂,加之兒女成人,歸鄉心切,他便告老還家。到紹興老家后,周姓族人紛紛前來看望,聽到周藕琴妻子兒女的陜西方言,都感到十分新奇。周藕琴還將從潼關帶回的兩罐醬萵苣(特產)送給魯迅祖父周介孚品嘗,據周建人《魯迅故家的敗落》記載,周藕琴見到周介孚后,大講陜西見聞:陜西有不少回民,董福祥③的兵到回民飯館吃酒,那里只賣羊肉餃子,可是他們卻一定要吃豬肉的。回民店主人請他們到別處吃,他們不理,說:“非要在這里吃不可,你不賣,老子買了豬肉到這里來煮”。還講到清兵欺壓回民百姓,調戲回族婦女,拿走回民財物,無惡不作。一天晚上,有一村的回民約齊了,把自己家里老幼婦女殺死后,去襲擊了董福祥兵營,董福樣十分震怒,不分青紅皂白,調動大批軍隊,殺光了全村回民。董福祥血洗回民村后,陜西巡撫上報朝廷,說回民作亂,現已平息。周藕琴說他在陜做師爺二十幾年,看到這類事情實在太多了,十天十夜也難說完。周介孚為人耿直,聽到這些話后,聯想到清政府自鴉片戰爭以來,懼怕洋人,卻大肆屠殺國民,十分氣惱,就破口大罵“昏太后,歹皇帝”(慈禧和光緒),使得周藕琴驚慌失措,擔心傳出去引火燒身,急忙出言相勸。1917年,周藕琴病故,終年六十六歲。
(倚新虎? 整理? ? 2023.11.2)
注釋:
①周介孚,生于1838年,魯迅的祖父,浙江紹興人。1871年考中進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知縣、內閣中書。1893年,因科場行賄案,被光緒皇帝欽定為“斬監候”,1901年被釋放,1904年7月逝世。
②周冠五,字鳳紀,周藕琴的兒子。比魯迅小七歲,1960年左右病故。生前著有 《回憶魯迅房族和社會環境35年間(1902 年一1936年)的演變》和《三臺門的遺聞軼事》等書。還寫有大量文章,為研究魯迅家族提供了珍貴資料。
③董福祥,生于1840年,寧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將領,官至太子少保、甘肅提督、隨扈大臣。一生身經百戰,“以鮮血染紅頂子”是他的口頭禪。參加過平定陜甘之亂、收復新疆之役,賜號阿爾杭阿巴圖魯。
倚新虎,陜西富平人,在西藏某部戍邊23年,歷任排、連、營、團級干部,榮立三等功五次。所撰寫軍事作戰論文獲全軍獎,在軍內外發表文章數百篇。現任陜西省渭南市政協文史委員、富平縣政協特邀文史員等職。